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总装备部长因歼11生产,给沈飞扔下一句重话

相比歼-11,歼-11B主要提升之处是:安装国产太行发动机和国产综合航电系统;将功能系统和机体结构材料标准件国产化;使用国产空空导弹。

虽然是在歼-1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但歼-11B的技术含量却有了大幅提升。要做到这一点,中方必须真正吃透苏-27的技术,但又谈何容易?

按照合同,俄方仅向中方提供用于生产的相关资料,关于飞机原始设计的所有资料,俄方均进行了严格控制。

即使万不得已要向中方提供,俄方也会对涉及原始设计的部分进行简化处理,以避免中方掌握技术主动权。

与之相对应的,是沈阳飞机研究所早就开始的技术摸底工作。

还在翻译发图阶段,中方就开始对苏-27的所有零部件做摸底:哪些零部件能国产?哪些当时还做不到?主攻方向在哪?中方全都认真做了梳理。

除了生产摸底,更重要的是吃透苏-27的设计

一拿到苏-27的生产图纸,沈飞所就进行了“关于飞机总体布局及重心的研究分析;利用飞机理论图建立几何外形和数学模型;收集整理许可证资料中的气动力数据;设计加工全机风洞试验模型;以及对飞机强度设计规范和准则进行研究分析”的一系列工作。

这一系列专业名词,是我在查阅资料时转述而来,虽然不太懂它们的意思,但能感觉到沈飞的以上工作都和飞机原始设计密切相关。

当时,沈阳飞机研究所在开展这项工作时,也不得不打一些擦边球,向俄罗斯专家求助。

有一个专业,科研人员按已有的方法进行计算后,所得结果和实际实验出来的不相符,反复多次都找不出问题出在哪里。

此时中方只好根据合同中“对中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提供技术支持”的条款,向俄方发函,要求俄方派专家来讲课和答疑。

在经过和俄罗斯专家的研讨后,中方才彻底掌握苏-27在这个领域所使用的分析方法。

但来自俄罗斯的技术支持也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自力更生才是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