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中苏交恶,毛主席指着指罗瑞卿:要让粟裕参会

因此我军提出了“堆山工程”,也就是在平原地区建筑人造山。从1965年开始,军委办公会议成立了5个修建人造山小组,首先天津、苏北进行试点。

按照计划,每座人造山需花费5000万元:山体为单峰菱形或双峰椭圆形,高度20—40米,正面250——400米,纵深120—220米;坑道轴线总长600—1000米,坑道口6—10个;工事能防御500—1000磅爆破弹的直接命中。

《人造山工程战术技术要求》下发后,工程兵们开始在北方边境大修人造山。

粟裕在视察边境途中,曾看望了7座人造山的官兵以及他们的防御工事。看完后,粟裕认为人造山攻城非常不妥。

首先,这些人造山距离前沿太近了,远离后方依托,守备方向也不对。粟裕认为,在现代战争中,面对敌人宽正面、大纵深的进攻,这种设防工程与二战时马奇诺防线十分类似,都是看起来挺吓人,基本上没有作用。钱也花了,人力费了,却皆是徒劳。

苏联大军一来,完全可以将这些人造山围而不打,其装甲兵主力只要绕过即可。而这些人造山上的驻军便基本成为了“死军”,并没有威胁敌军后方的能力。这不就是毛主席最为忌讳的“消极防御”吗?

因此粟裕建议:

“平原堆山目标大,耗费多,又容易为敌封锁或绕过,可结合农田水利建设,修堤坝、挖沟渠,在堤坝上设置火力点。”

在关注对苏防御的同时,粟裕从未忘记毛泽东对他的嘱托:“一定要解放台湾”。当年粟裕正欲率领50万大军渡海作战,然而由于美军的阻碍,计划不得不告吹。因此台湾成为了粟裕心中永远的痛。在家中,他总是站在台湾地图下思考不止。

1967年,粟裕率领军事代表团出访刚果,并在返回途中在巴黎做了短暂停留。这是粟裕第一次到巴黎。第一次来巴黎的人,一般都会参观市内的名胜古迹以及世界知名的博物馆。

然而粟裕却说:“我想去诺曼底登陆场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