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中苏交恶,毛主席指着指罗瑞卿:要让粟裕参会

百万大军压境,给我军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苏联陆军以装甲部队为主,内蒙、华北广大的戈壁以及平原是苏联最为舒服的战场,可以在顷刻之间突入我军腹地,直接威胁北京。

而北京军区,则直接成为了前线。此时的北京军区,拥有七八十万人的雄厚部队,并有名将李德生坐镇。一旦战事开打,李德生就要担起抵御苏联的重责。

然而北京军区的纪政委却认为,李德生确实能力出众,但指挥数十万大军,他可能没有经验。他的儿子纪坡民回忆说:

“我父亲虽然也是个老八路,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但他一直是个文官,是搞地方工作的。父亲说,他虽然也算打过仗,可那是剿匪,最多也就指挥过一个团的兵力,还是一些地方部队。正规军的大兵团作战,他完全没有经验。”

至于李德生,纪政委则说:

“军事上的事,我确实不懂,李德生比我强一点,但最多也指挥过一个军。”

很显然,在政委看来,李德生也不具备大兵团指挥的经验。因此纪政委想起了粟裕。

后来他回忆说:

“我对这件事很担忧,也有自知之明,急中生智,去把粟裕请来了。那是我军的名将,百万大军的统帅。粟裕一听说有仗打,精神来了,高兴得很。我给他配了好几个作战参谋,坐上个吉普车,在边境防区漫山遍野地转了几个月。”

从1970年4月5日开始,粟裕先后踏遍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河北五个省、自治区,行程长达50天,一共7000多公里,对兵要险塞做了实地勘探,看望了驻军,了解其心生,获取了第一手的资料。回到北京后,粟裕立即着手搞出了一份对苏防御的作战方案,而这也让广大官兵安下心来。

三、中国现代化战争之父

然而即便提交了报告,粟裕依然非常不放心。在巡视边境期间,他还专门视察了被视为国防重点的“堆山工程。”那么何为“堆山工程”呢?

早在1964年,毛泽东在一场政治局会议上,就提出了自己对苏作战的想法:

“我们不要学蒋介石那样,让日本人长驱直入,很快就打入南京、武汉、长沙;不要学斯大林那样,让希特勒长驱直入,一下子就逼到莫斯科、列宁格勒城下。所以我们一定要搞多条防线,阻止敌人向纵深空降,不能让他们长驱直入。”

然而要阻止苏军长驱直入,何其难也。苏军拥有大量T54、T62坦克,还拥有可以低空突防的图22轰炸机。在苏军主要进攻方向上,每公里配备有30-50辆坦克。欲挡住苏军,就必须先挡住苏军的坦克。但是内蒙、华北又皆为平原,无险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