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鼙鼓而思良将”,粟裕已经成了毛泽东心目中可以随时救火的方面军将领,可谓是即插即用。
1958年后,粟裕因为一些原因离开了军队。但是毛泽东却从未放弃对粟裕的关注。蒙哥马利来访后,毛泽东在与蒙大元帅的闲谈中,更是称赞粟裕为“最会打仗的将领”。
1959年9月1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军委扩大会议,他左瞧右瞧,发现粟裕不在。于是他指着在座的罗瑞卿说:
“你去对粟裕讲,告诉他。就说是我讲的,下一次中央军委开会,一定要请你粟裕参加。”
几个月后,粟裕果然应邀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会议上,毛泽东在会上讲话时,还专门转过脸对粟裕解释说:
“粟裕啊,你的事可不能怪我呀!”
二、位卑未敢忘忧国
虽然长期远离一线部队,然而粟裕从未忘记我国的国防建设以及国家安全。1962年粟裕到福建视察。当时蒋介石趁大陆经济困难之时,屡次在东南沿海挑衅,妄图“反攻大陆”。粟裕听取了福州军区第一政委叶飞的汇报后,亲赴闽中泉州湾等地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了一个作战预案。
当时福州军区已经有了一个中央军委批准的作战计划,粟裕准备将自己的构想带回北京上报军委。当时军区司令韩先楚再三请求他讲一讲。于是粟裕决定不计个人利害,突破限制到部队的禁令,给大伙儿讲一讲。
粟裕的计划是一个关门打狗的战术,他敏锐地预测到,蒋介石第一个目标将是福建沿海。只要在福建沿海多加戒备,蒋介石一定会知难而退。但是以老蒋的秉性,他又一定会退而求次,袭击粤东、浙南以及浙东沿海。因此该地区也要加强戒备。
不出粟裕所料,蒋介石果然放弃了福建,转而在粤东沿海制造事端。而严阵以待的大陆军民果然关门打狗,将这伙敌人全歼。
1965年10月,中苏两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有从唇枪舌剑转向真刀真枪的趋势。最高统帅部开始全国备战。而多谋善断的粟裕,再一次受到了统帅们的关注。
10月2日,林总造访正在上海休养的粟裕。林总关切地说:“你现在身体不好,主要是休息,等你好一些,可以多到部队里去跑跑,看看部队的情况,发现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反映面谈,打电话或者写信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