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党内“二把手”刘少奇不是毛泽东指定接班人?

这次会议形成的格局,成为两年后在党的七大上正式形成“毛刘周朱任”中央领导核心的雏形。而其中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刘少奇在党内地位的大幅度提升: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核心层,成为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此前,刘少奇在党内的职务是政治局候补委员兼华中局书记。

探究刘少奇1943年得以进入中央领导核心的原因,是理解刘少奇后来在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必要前提。如果说,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紧要关头选择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那么,刘少奇进入中央核心层则是毛泽东的选择,是毛泽东对他的赞赏和倚重的必然结果。

毛泽东在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重回中央领导岗位并逐步成为领导核心后,由于党内思想路线并没有彻底解决,“组织问题也没有提出”,党的中央领导核心层的人员构成虽几经调整,还基本延续了长征前的状况,“教条主义宗派”在党内还有相当市场。1937年王明从莫斯科回国后,这种情形又有了明显的加剧,“教条主义宗派”在党内一度又占据了主导地位,甚至形成了“两个中央”的不正常状况。毛泽东曾在一次党的会议上说过:“十二月会议指1937年12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我是孤立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第481页。他还对当时去看望他的李维汉抱怨说:“我的命令不出这个窑洞。”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上),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443页。)

党的中央领导核心层的这种状况,毛泽东显然是不满意的。随着国内形势的发展和党内斗争的深入,毛泽东强烈地感到有必要“改造中央”。毛泽东在1943年九十月间政治局召开的批判王明错误路线的会议上回顾六届六中全会前后的情况时,曾明确表达了他的不满:“现在的中央是以王明、博古时代为基础的。六大选出的中央委员还有五个人,只有少奇同志此处毛泽东记忆有误,刘少奇在六大上被选为中央审查委员会委员,而非中央委员。和我是受他们反对的,其他是拥护王明、博古路线的。要改造中央,就非经过各种步骤,使大家觉悟成熟不可。”(《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89页。)

“改造中央”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除在党内进一步分清政治路线是非、转变高层领导的思想观念外,组织上的调整也是一个必要步骤。为此毛泽东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选择。经过长时期的观察和实践的检验,刘少奇进入毛泽东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