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古代 > 正文

揭秘:为何明代“倭寇”多是闽浙人?

核心提示: “假倭”的首领是徽州人(今天黄山市),并不奇怪。明中叶以来,徽州商人集团蓬勃兴起,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有他们的踪迹,而且颇有垄断的趋势。

其中有一些徽商,看到海外贸易的大势,转身成为海商,著名的“倭寇王”王直就是如此。

集闲院侍读学士:樊先生您好!请问您如何看待隆庆开关以后月港等港口盛极而衰的状况?此外,为何“倭寇”中闽浙人占绝大多数,可是最出名的几个领袖却是徽州人?是因何产生这样的“分工”?

樊树志:我在《晚明大变局》的第一章“‘海禁-朝贡’体制的突破”中,有一节写到“海禁的突破口:月港与双屿港”。漳州府的月港和宁波府的双屿港,是外商与华商进行海上贸易(当然是“走私贸易”)主要口岸。月港的“走私贸易”由来已久,到了晚明时期达到极盛,号称“小苏杭”。

双屿港隶属于宁波府的定海县,成为各国商船前来贸易的最佳港口,“万灶云屯,舟师鳞萃”。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全球化贸易浪潮汹涌澎湃,势不可挡,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日本等国的商人纷至沓来,向这两个港口的华商购入大量中国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