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一伙人秘密潜入四川小镇,随后该地消失了37年

三、816核工程面临“军转民”

时间线来到80年代,因世界局势逐渐缓和,国防战略与国家方针开始进行逐步调整。

1981年4月,此时洞体已完成大半,中央确定816工程缓建。虽然经过多番思量,同年10月,国家也曾作出恢复施工批示,并重启资金2.25亿元人民币,让建设人员们加班加点争取尽快完工。

但1982年5月,816工程又转为缓建项目,理由为“产品已属长线,超出国家需要”。此时已完成土建的90%,安装工程量也已做完64%,专业人士估测大约只需一年就可竣工。但在1984年,中央却正式停建816项目。

工程师李加如分析:17年的建设工期太长,虽说工程量浩大可以与修建三峡大坝相类比,但经年累月下来,核心技术已经落后,没有应用的必要。

工程虽然停建了,816老兵们也要离开这,但他们曾将自身全部心血都投入进去,为其奉献终生,而“保密”二字也已经深入骨髓,因此哪怕离开了这,他们对此这里的工作仍是一直保密。

而停建后,这些人该如何安置便成了首要考虑的问题。

当时二机部曾拨付1920万元作为“军转民”的过渡期费用,至于未来何去何从,厂领导班子们则是摸着石头过河。

首先是大量精英人才各寻出路,当时1981年有5420人,但到1986年便只剩3840人,接着老干部们也退下去转到干休所,然后经过领导们开会商议,决定拿过渡费把电厂建好,能发电就能有收入,并且要求各分厂自己“找米下锅”,洞内可拆卸材料随即被卖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