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一伙人秘密潜入四川小镇,随后该地消失了37年

当时李发立腰系安全绳,攀着钢筋向上爬,每一步都要打起一万分的小心,但凡大意就会摔得粉身碎骨,大家都认为距离洞底超过100米,实际为20多米,足以令人丧命。

李发立战友陈先升,就在干活时失足掉进3米多深的水坑中,等人发现捞出已经没了呼吸,牺牲时年仅19岁,只入伍了6个月,被安葬在距816核工程一里外的“一碗水烈士陵园”内。

除他之外,当时陵园里有76位烈士,53位军人都因施工壮烈牺牲,平均年龄不到21岁,都是正青春年少的小伙子。

为抢工期,人歇机器不歇,工程兵们三班倒拼尽全力赶工,很多指导员因吸入大量粉尘换上肺病,负伤人数更高达二三百人。

数万人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为国奉献精神,在深山里奋斗了17年,挖出的石方量足有151万立方米,能铺1500公里的马路,整座山都被挖空了......

这17年来,来这里的工作人员们虽然艰辛,但他们却甘之如饴。他们本有大好前程和待遇,但接到建设三线调令的那一刻,却没有一人有半分犹豫。

已在麦子坪安家的伍姓老人回忆:他当年是山东厂子里的科技人员,经过筛选接到建设三线的调令,二话没说打了背包就相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将一生献给了核军工,并由衷感到光荣和自豪。

原816副厂长张晓东,本是甘肃404厂的工程师,出差时接到选址的电话就奔赴大西南,随后在白涛镇参加816核军工洞建设,跟同为核专家的爱人在此度过半生时光,他乡已是回忆中泛黄的碎片。

不过条件虽然尤为艰苦,但配套设施却保障得相当齐全,毕竟再怎么短缺,党和中央都不会让施工队和专家团们背井离乡,还衣食短缺。

医院、学校、市场等场所配备到位,厂里也有自己的生活用品供应系统,后期连冷库都有,从海边采购鱼虾发给大家改善伙食,逢年过节更有来自新疆的哈密瓜当作福利。

不过当时最珍贵的还是要属来自毛主席亲自赠送给816建设者的礼物——芒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