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邓颖超病逝留下一份特殊遗嘱,为何无人敢执行

正是邓颖超的不断努力,改变了学校和许多人先前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促进了男女平等,在她之后,不论是北师大附小,还是其他的学校,都开始陆陆续续招聘女教师。不过邓颖超很快发现,因为很多家庭重男轻女,所以许多想上学的女生被迫失学,而等待她们的命运往往是悲惨的。

邓颖超为了帮助这些失学妇女,四处筹集资金,和其他有志于此的同伴一起创办了天津第一所妇女补习学校。在学校里,邓颖超不仅教授她们知识文化,还传授工作技能,帮助这些失学妇女生存,并鼓励她们自己养活自己。正是在邓颖超的不懈努力下,许多失学妇女重拾希望,她们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学到一技之长找到工作。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邓颖超,这些无助的妇女在那个时代想要活下去,便只能堕入深渊。

可以说,邓颖超拯救了这些妇女的未来,而且她通过教育,在这些人的心里种下男女平等的种子,解放了她们的思想。而这些,远在法国的周恩来都知道,他也正因为如此,对邓颖超渐渐产生了爱意。

其实在觉悟社期间的接触,周恩来和邓颖超就已经互生好感,只是那时两人还未体会到,只是把对方视作亲密的革命战友。别离方知思念深,周恩来赴法留学后,邓颖超在北京师大任教员,两人天南海北,心里对彼此的想念却在不断加深。在法国留学期间,周恩来和邓颖超保持书信往来,两个人在信中谈理想,谈家国,谈革命。年长的周恩来在信里给予邓颖超很多关怀,成为邓颖超革命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而周恩来也发现,那个年轻的小女孩愈发成熟,逐步蜕变成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周恩来决心把一生献给革命事业,而信仰坚定、勇敢坚强的邓颖超,是周恩来最心仪的对象。渐渐地,周恩来给邓颖超写的信越来越亲昵,温情脉脉,饱含思念之情。1923年,邓颖超收到周恩来寄来的一封特殊信件,里面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画像明信片,信里写道:“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这是属于周恩来的“硬核告白”,他向邓颖超表明一位革命者最大的决心,即愿意一同为革命赴死。

邓颖超看懂了,在外人眼里这有些吓人的话语,在同样决心为革命牺牲的邓颖超眼中,却是最浪漫的情话,她当即回复道:“我们思想相通,心心相印,愿相依相伴,共同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就这样,两位革命道路上的战友,走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