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邓颖超病逝留下一份特殊遗嘱,为何无人敢执行

母亲自立自强的品格,对邓颖超的性格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母亲的教导下,邓颖超从小就认识到,女孩子要自强不息,坚强奋斗,依靠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立足。她正是怀揣着这样的信念来到学校里。彼时正是风起云涌,各种思潮激烈碰撞的时代,邓颖超很快接触到先进的思想,逐渐为马克思主义折服,积极投身爱国运动。

但是很多人受封建思想的荼毒,轻视女性,有人就批评邓颖超,说女学生就该老老实实在教室里,政治运动有男学生参与就行。面对这种陈旧的思想,只有十几岁的邓颖超并未胆怯,她据理力争,自信的说女孩子一样可以为爱国运动出力,号召所有女同学一起积极参与,并创办了首个专门讨论妇女问题的报纸。在那个封建未除的时代,女性经常受到压迫,社会地位较低。

邓颖超年纪轻轻,就开始开展妇女解放运动,她为了破除那些封建思想,让妇女不再受此荼毒,就在报纸上刊登文章,传播男女平等思想。在邓颖超奔走号召时,还有一位朝气蓬勃的男同学为革命振臂高呼,他的名字,叫做周恩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两位年轻人都满怀激情,有着相同的志向,所以他们的相遇,是偶然中的必然。

1919年,留学归国的周恩来回到天津,参与五四运动,并成为天津五四学生的领导人。那时周恩来经常演讲,他站在学生中央,振臂疾呼,慷慨陈词,他对革命的热情,感染了听众里的邓颖超。不过在起初,受限于观念和环境,天津的男女学生爱国活动是分开进行的,革命的力量很是分散。周恩来和邓颖超都是各自爱国学生组织的骨干,他们深感如此势必耽误革命,要建立一个统一的革命组织。就这样,1919年9月16日,由20名男女学生骨干组成的觉悟社成立了。15岁的邓颖超和21岁的周恩来首次结识,两人都给彼此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