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毛主席回家见父母坟墓简陋,为何没重新修缮?

毛泽东担心父亲的身体,就把父亲从韶山接到长沙,在自己身边住了一段时间。这期间恰逢父亲生日,向来生活简朴的毛泽东破费举行盛大的宴席,给父亲祝寿。父子二人还一起照了张相,这是两人首次也是最后一次合影。

不久后,毛泽东离开长沙前往北平,带领代表团向当局提出驱逐张敬尧的要求。而在此期间,他的父亲毛贻昌因病去世。

由于驱张运动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毛泽东一天都没法离开北平,他不仅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甚至都没有机会奔丧。

几个月的时间里,父母接连去世,自己却都未能在身边陪伴,作为儿子,毛泽东的悲痛和愧疚可想而知,但他只能把悲伤的情绪藏在心底,继续开展革命事业。

在毛泽东等人的努力下,当局作出让步,张敬尧离开湖南,驱张运动取得胜利。在众人欢欣鼓舞时,毛泽东却满是悲伤,他在父亲去世半年后,才回到韶山,祭拜父亲和母亲的灵位。

这是毛泽东自离家后,第一次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这一年他28岁。

在给父母祭坟时,毛泽东的心中深感愧疚,这不仅是因为他没能在两位老人去世时陪在身边,还因为他要去劝说全家人投身革命。

毛泽东知道革命的凶险,“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有革命就会有牺牲,但毛泽东决心,如果革命一定需要有人牺牲,那就从他毛泽东开始,从毛家开始。

在兄长毛泽东的劝说下,弟弟毛泽覃、毛泽民和妹妹毛泽建全部投身于革命事业。

临走那一天,天还没亮毛泽东就起来了,他围着老房子走了好几圈,看了看自家的农田和鱼塘,走到最后,毛泽东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他饱含深情的朝着祖屋鞠了一躬。

此后,毛泽东于1925年和1927年两次回到韶山,领导和发展韶山的农民运动,依旧是为革命事业奔走。

自1927年再次离开韶山之后,毛泽东便和红军一起,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从一位壮志凌云的英雄少年,成长为英明的革命领袖,并成为人民爱戴的毛主席。

从长征到抗战再到解放战争,毛主席带领人民群众克服万难,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下,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建国后,毛主席一直想回到故乡韶山去看一看,但是国家百废待举,后又有朝鲜战争爆发,事物繁忙,毛主席日理万机,回韶山的愿望一直没法实现。

直到1959年,毛主席到湖北武汉视察,工作结束后,突然想到了就在不远处的湖南韶山,心里的思乡之情再也按捺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