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毛主席回家见父母坟墓简陋,为何没重新修缮?

但在那个农民深受剥削的封建社会里,即使毛贻昌日夜劳作,生活简朴,依旧攒不下钱,毛家穷破的面貌没有任何改变。

家里还有好几口人等着吃饭,毛贻昌没办法,只能冒着生命危险参军,靠着在军队里摸爬滚打,攒下一些大洋。

毛贻昌从部队里退伍,他带着从牙缝里攒下的钱回到家里,不仅用这笔钱偿还了所有债务,还经营起小生意。

毛贻昌是个精明能干、勤俭持家的人,他虽然从小就在地里干活,却很会打算盘,靠着这份手艺,他既种田又经商,赚来不少钱。

正是在毛贻昌的操持下,毛家的日子才逐渐好过起来,家里的田多了、钱多了,还雇起了长短工。

不过毛贻昌绝不是躺在钱上享福的人,即使家里富裕了,他还是辛勤的耕耘劳作,并且让孩子们从小就下地干活。

毛贻昌和妻子文七妹生有五子,但长子和次子夭折,三儿子毛泽东便成为老两口最寄予厚望的孩子。

毛贻昌想把毛泽东培养成接班人,因此对他的管教十分严苛,据毛泽东回忆,自己六岁时就开始到地里干活,父亲还让他学习如何种田和经商。

但是毛泽东志不在此,他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在同龄孩子还在沉迷于玩耍时,少年毛泽东便已经通过读书,增添了许多见识。

从哪里能看出毛泽东志向非凡,可以看看他年少时写的一首诗: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确实霸气十足,人的成就有多高,往往和自己的志向是成正比的,如果没有远大抱负,再有才华也未必能名留青史。

按理说,毛泽东认真好学、喜欢读书,这是个优秀的品质,做父亲的应该高兴,但毛贻昌对此很不满,他是个典型的庄稼人,希望的是儿子毛泽东能接自己的班,把这份家业传承下去,而不是天天抱着书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