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表演中,苏-27以一流的外形设计和出色的机动性能,让在场的中国空军将领们叹为观止。虽然苏联人有借此机会向中方出售强击机的意愿,但中方却只对苏27有兴趣,苏25蛙足强击机没能打开中国市场。1991年2月,总参装备部军援军贸局局长陈洪生与苏联代表在北京正式签署合同,此后总参专门成立了一个专项办公室,任命马庆华为主任,专门协调采购苏-27相关事宜。据马庆华回忆,中方第一次向苏联支付的合同商品是三样:毛毯、暖水瓶和”裘皮“大衣。关于“裘皮大衣”,马庆华还回忆了其中一些细节:
“裘皮大衣”实际上就是狗皮大衣,但苏联人不让说狗皮。后来我们去安徽看生产过程,才知道一件狗皮大衣要17条狗皮才能制成,而且必须是立冬下雪以后的狗皮,才可以做大衣。当时这种大衣的收购价是5元钱一条。俄方第一次要了一千件,后来要一万件。为此河南、安徽、山东等地,一度闹起了狗荒。——摘自《亲历中苏/俄军技合作二十年》马庆华还回忆:首批交付苏联的其他两种商品中,暖水瓶是北京南口的一个厂家生产的,毛毯是天津的一个厂家生产的。这一单合同抵了飞机价款大约100万美元。在后来的易货贸易中,苏联要求提供的商品几乎涵盖了所有轻工产品,从衣服、鞋子到罐头食品,无所不包。
因为这是国家项目,所以很多省市的主要领导都直接找到马庆华,要求参与供货。和苏联易货的订单,在当时甚至还救活了一些国内的企业。
后记:
正当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时,1991年苏联国内发生巨变。原定中苏之间的《第三次军事技术合作混合委员会会议》不得不取消,这给刚刚起步的中苏军事技术合作带来了一缕阴影。紧接着,苏联这个庞大的红色帝国轰然解体,中苏之间的全部军事技术合作都被搁置。不过,独立后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向中国承诺,将继续履行出售苏-27的义务。1990年代中后期以后,随着中国和俄罗斯军技合作的发展,两国间的“易货贸易”也逐步废除,改为以美元现汇支付。1991年中国订购的苏27SK开始在共青城制造厂生产,为第38批次。1992年6月27日,首批12架苏27战斗机(包括8架单座型和4架双座型),由俄罗斯后贝加尔军区吉达机场起飞,于当日上午10:15安全抵达芜湖空军基地。5个月后的1992年11月25日,剩余12架单座型战斗机由共青城直飞中国芜湖空军基地。至此,24架苏-27正式加入解放军空军序列。
(责编:李雨)
2024-11-22 09:56:55
2024-11-22 10:06:20
2024-11-21 10:24:15
2024-11-21 10:13:52
2024-11-20 09:45:53
2024-11-20 09:34:44
2024-11-18 13:29:04
2024-11-18 13:36:26
2024-11-15 09:42:12
2024-11-15 09:39:10
2024-11-14 10:29:55
2024-11-14 10: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