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印度人悲愤:中国凭什么不拿我当大国看待?

印度建国以来的制度设计直接吸取人类文明多种精华因素,将印度的社会组织结构、西方的民主代议制、苏联的计划经济统一结合,期待同时达到传统、公平、效率的目标。然而,因为没有经济基础做支撑,这些美好因素拼凑在一起并没有理想中的组合优势,反而形成难以攻破的利益死结:封建割据的利益藩篱一旦被套上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色彩,再经由民主制度的背书走向机制化,自然变得坚不可摧。

例如,长期严重阻碍印度发展的用工问题、征地问题、市场准入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既得利益无法突破——既然超前的法律全面保护印度的劳工权利、土地产权、小业主权力,且这种保护有割据的民意作为政治基础,那便具有了崇高的合法性,根本不再需要任何改革进行“纠正”,人无法改正一个“正确”的错误。

而正是因为这些“正确”的错误,印度已错过众多发展黄金机遇,同时未来这些“正确”的错误还可能不断为印度制造出新的麻烦,甚至使印度的潜力永远无法彻底发挥。印度之所以难以取得中国式的发展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还没有找到最符合印度国情的发展道路,而这也映衬出中国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么难能可贵。

针对印度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国家,要真正完整地回答好“当代中国青年该怎么看印度”的问题,恐怕没有几卷本的煌煌巨著就不能实现。总而言之,对待印度这个需要长期共处的超大号邻国,中国青年无论如何都应该更为重视。这种重视体现在深入理解印度作为一个大国的状况属性和自我期许,而不应停留在感叹“奇葩”“开挂”的浅层感性,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立于不败。

同时,只有深入了解印度政治经济的宏观态势和微观实践,才不至于在“印吹”“印黑”之间反复横跳,同时明白,中印互利合作、携手共赢,既有巨大的潜力,但同样也无时不刻面临巨大的风险。

(责编: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