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应该认为中国视角“理所当然”,跳出现有的思维定势不但有助于理解印度的“迷之自信”,更有利于客观认识中国当前的发展成就。强烈的大国自信带来了强劲的大国情结。尼赫鲁的名言“印度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流角色,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就是大国情结的生动写照。印度的大国情结一方面体现为“保持高傲”,坚决抗拒同巴基斯坦等量齐观,而将自己视为南亚次大陆说一不二的“代言人”;
另一方面体现为“跻身上流”,与美、中、俄等公认大国全面对标对表,力争平起平坐。在大国情结的影响下,印度非常注重维护战略自主,这常常表现为不管是否具备大国实力,但一定要保证拿出大国自主独立的架子。追求实效的中国人因此难以理解“形式大于内容”的印式大国情结,因此每当印度期待大国待遇向中国索取时,就会产生严重偏差——例如,中国会想“凭什么拿你印度当大国看?”而印度想的却是“中国凭什么不拿我当大国看?”
3
匮乏经济基础下的“开挂”奇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打开印度之谜的关键钥匙就是了解其经济性质、发展状况和未来前景。经济其实是外界对印度看法差异最大的领域。一些中国人紧盯印度的种姓矛盾、文化桎梏和制度缺陷,对印度经济充满鄙夷,认为毫无希望;另一些人认定印度潜力巨大,因此赴印投资就像进入“时间机器”,可以坐等赚大钱;还有一些人考虑到战略问题,认为即使印度发展前景可期,但中国也不应通过商贸、投资、工程承包助力印度崛起。
中国人只有深入了解印度的经济基础,才能对其社会现象作出准确的判断,不至于在纷繁复杂现象中迷失。印度之所以在中国人眼中显得“开挂”和“奇葩”,其实都可以在其经济基础中找到答案。很多印度普通劳动者拥有出神入化的劳动技能,让中国人惊叹不已,直呼“开挂”。但是,这些开挂炫技的背后却是冷冰冰的社会经济现实。
一方面,印度资本存量低,劳动工具不普及导致工人常常只能通过打磨劳动技巧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印度失业率极高,大量劳动者竞争少数岗位,这使技能熟练的“开挂”工人更具竞争力,反过来又促进刺激产生更多“开挂”工人。
从根本上说,“开挂”是印度工业化进程滞后的结果,劳动力过剩而资本稀缺使得印度工人只能苦练劳动技能,而中国之所以“开挂”少恰恰是因为我们已经完成了工业化。与此相似,很多印度的“奇葩”现象是其经济基础衍生的结果。对于种种“奇葩”现象,印度人甚至发明了专有名词“Jugaad”——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以满足最基本需求为导向,忽略规则限制的变通解决方案。
2024-11-22 09:56:55
2024-11-22 10:06:20
2024-11-21 10:13:52
2024-11-21 10:24:15
2024-11-20 09:45:53
2024-11-20 09:34:44
2024-11-18 13:29:04
2024-11-18 13:36:26
2024-11-15 09:42:12
2024-11-15 09:39:10
2024-11-14 10:29:55
2024-11-14 10:22:36
2024-11-13 09:26:00
2024-11-13 09: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