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印度人悲愤:中国凭什么不拿我当大国看待?

可以说,印方深入骨髓的对华戒惧心理和两国未定边界在一段时期内都是制约中印关系发展的桎梏,且并不以中国的主观善意为转移。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曾讲过一段轶闻:20世纪80年代,中国战略界一度把印度视为“重大威胁”——印度1947年独立,新中国1949年成立,两国人口规模相似、发展道路可比,1980年代两国人均GDP差距仅1美元。

这意味着,如果印度发展形势持续好于中国,无疑会冲击中国共产党制度优越性,乃至执政合法性。但到1990年代中期这种担心完全消失,尽管中印在分类意义上的基础条件相似,但是两国实力差距却日益拉开,到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几乎已是印度5倍,且结构还更加健康。

近年来,常有印度政客庆祝印度GDP增速超过中国夺得“全球增速最快大型经济体”桂冠,但考虑到中国经济总量是印度的5倍,即使印度增速偶尔超过中国,两国整体实力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因此,对于实力不断增长的中国而言,中美结构性矛盾是外部环境的决定性因素,而印度只是影响周边环境的众多因素之一;但对实力相对衰退的印度而言,日益强盛的中国却是决定其周边环境的决定性因素。

这种“中国视印度为次要方向上的主要对手,而印度视中国为主要方向上的主要对手”的不对等认知就是理解两国关系的关键。作为一个国家,中国定义主次方向和主次对手受制于外部客观条件,但这并不应影响普通中国人重视印度这个心怀芥蒂且永远搬不走的巨大邻国。

2

各种意义上,印度真的是个大国

除中国外,印度是全球唯一的人口达到十亿的超大规模国家,同时也具有次大陆级别的国土面积,占据了相对孤立的南亚地理单元,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具有作为大国的基础条件。与此同时,印度的大国胚子也折射出万花筒般的内部复杂性,围绕大国身份衍生的超强自信,以及基于未来大国地位产生的期许,这构成了其内政外交政策的重要出发点。

然而,普通中国人看待印度大国心态却大多充满戏谑与不屑,不愿意将印度作为一个大国加以理解,更不愿站在中国立场上给予其大国考量,这就使很多在印度情境中合情合理的东西在中国人眼中成为“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