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列宁死后,斯大林竟这样对待他貌美老婆,邪恶

谢伟思的斯大林传,也有同样的特点。《纽约时报》著名评论员威·格莱姆斯认为,这本传记“为读者描述了一位将苏联引向现代军事-工业强国的领导人形象,他对这个大帝国的强势统治即使是沙皇也会羡慕。在这部传记里,斯大林再也不是高高在上、难以接近的权威,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正的人,是一个仍然受到几百万前苏联民众敬仰的缔造者”。

一个坚强的革命者,身上留着东正教的烙印

斯大林出生在格鲁吉亚的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鞋匠,母亲是虔诚的教徒。母亲希望他长大当一名教士,为此她到处奔波,将十岁的索索(斯大林小名)送进当地一所教会小学。十五岁时,他以优等成绩小学毕业后,倔强的母亲又四处求人,坚持送他上神学院读书。

入学第一年,索索的学业成绩和品行均为优秀。神学院生活单调封闭,但未能阻挡时代风雨的侵入,他开始阅读禁书,扩大社交圈,参与就近工人小组的活动,不久加入了社会民主党。

1899年,他被神学院开除(“谢本”认为他是“主动离开”这所学校,“假装”自己被开除),母亲对他期待的宗教前程也随之破灭。从此,斯大林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周围的人都叫他“柯巴”,他自己也喜欢这个绰号,在当时的一部长篇小说里,此人是一个诡计多端、崇尚暴力的强盗,又是一个高尚、侠义、渴求正义的山地抵抗者。

上世纪之初,俄国处在战争、灾荒、罢工、社会变迁的动荡岁月,也是造就革命“恶魔”的年代。柯巴抛开了东正教,信仰了马克思主义,在行动中,他勇往直前,善于组织和谋划。当时党的活动经费十分紧缺,只靠两个来源:捐赠与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