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古代 > 正文

毛泽东妙评三国:刘备有一个优点两个缺点

用一个公正的人,压制一个过于看重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的人;用一个能坚持执行既定方针的人,压制一个路线有问题的人;用一个面面兼顾的人,压制一个目无全局的人,这也说明刘备有识人之明,深谋远虑。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这样评价刘备:

陈寿的父亲,当年因为街亭之战而受到诸葛亮的严厉处分,从个人感情来说,陈寿对诸葛亮的好感似乎并不会很多。蜀亡之后,陈寿降晋,晋帝司马炎本以为陈寿会贬低刘备和诸葛亮,当他看到陈寿对他们的评价时却感慨万千,极为羡慕他们的君臣关系。

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刘备和诸葛亮早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掌握的历史资料比现在我们知道的要多得多;而且陈寿是为晋国效力,可以放开了写,不必有那么多顾忌,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对于刘备和诸葛亮,他还是敬意多一些。

对于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他在对刘备的评价里也说得很清楚——“知人”和“心神无贰”已经说明一切问题。刘备授予诸葛亮权柄,是因为“知人”,看到诸葛亮并无二心,足够信任,所以才敢大胆托孤;因为“知人”,他们才能做到“心神无贰”。

不相信陈寿的记载,却靠着厚黑学的调调炮制出阴谋论,不过就是个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却偏偏用家长里短的大妈的心思,去衡量虎视鹰扬的豪杰,甚至编排出刘备为了干掉关羽不惜放弃荆州的说法,不知道是高看了自己,还是低看了刘备和诸葛亮?

我们常常说以史为鉴,“鉴”的意义在于发现光明,如果看历史是为了挖掘黑暗,那看历史的意义就缩水了。退一步说,仅仅爱看历史里的黑暗也不是坏蛋,照着黑暗的坏东西整人可就是大坏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