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郑维山准备回国,听说韩国不服,掉头就打韩军

解放战争时期他参与了不少战役,以新保安战役打郭景云35军最为知名,临场决断,作风犀利,敏锐地抓住战机。但那时郑维山作风更多体现在硬、狠、猛等方面,是典型的四方面军特点。

这种特点在朝鲜战场并不能包打天下。尤其第五次战役结束后敌我双方都进入阵地防御阶段,冲得越猛、攻得越狠、只会用步兵战术,往往损失越大。

对美军作战,兵力和战术运用更加注重兵种协同、实时指挥控制(通信)、步炮坦协同、工程作业以及现代化后勤、步兵精细化战术等,过去那种指挥员一声令下各部猛冲、司令员甚至连地图都不需要看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毫不夸张地讲,郑维山是志愿军众多高级将领中,为数不多的在经验总结层面走得较远较扎实的一位。虽说都是经验总结,但已经无限接近于理论提炼。

对于一位文化基础非常差、没有经过特别的军事科学理论训练的将领,能走到这一步,实在是难能可贵。

解放华北时,郑维山还只是纵队司令级别的指挥员,但在朝鲜战场,其进步速度远远甩开同批纵队司令,不仅强化了指挥数个军级单位共同作战的经验,还进化出对宏大战役进行精细化控制的能力,尤其是多兵种(哪怕只是可怜的步炮协同、高阶工程作业、现代化后勤供应)作战的把控,后者是解放战争中没有机会体验的。

三、三千人大潜伏

郑维山指挥作战非常具有系统性,前期准备较细致充分,对炮兵阵地的设置、主攻部队的通联、步兵打暗火力点、仰攻山头战术演练以及弹药基数准备等都覆盖到了,这也是郑维山能记录下那么详细、全面的作战笔记的必要基础。

第一阶段作战时,就因为20兵团准备的又快又好,第一个发起战斗,打的也非常不错。

第二阶段作战比第一阶段要难的多。

一方面是韩军已打草惊蛇,做好了准备。另一方面是当面地理条件不太好,不仅韩军据守的两个高地(949.2和883.7)地形复杂不好打,从我军进攻出发地到敌军阵地有还有三公里的开阔地,步兵冲锋距离太远,很容易被韩军弹幕大量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