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杜聿明受毛主席关照特赦,但有件事一直瞒着

为了使学校减少阻力,杜聿明建立了一个董事会,请熊式辉出面做名誉董事长,把东北九省的主官们都拉进来做董事,以及沈阳市长董文琦,东北名流臧启芳、王家桢、马毅等等。

这是什么考虑呢?拉一堆行政官员,他们又不懂教育,岂不是增添阻力?

杜聿明另有深意。原来这所大学并没有官方背书,没有公拨学费。杜聿明请示了教育部,回复说办学没问题,经费需要自筹。杜聿明便从东北保安司令部军费中抽钱来办学。

让这些官员们参与,无非来个雨露均沾,好让他们不对办学横添阻力。

杜聿明和一帮官员们商量,给这所大学取名为中正大学,报到南京,蒋介石高兴的大笑,当即正式同意。

这所学校第一期学生招收了1000名,规模说来相当庞大了。

以军人身份创办综合性大学,在国民党方面非常罕见,可以说绝无仅有。

虽说后来随着杜聿明黯然离开东北,这所大学也迅速枯萎,但这个培养路子是对的。当年中共在延安创办抗日军政大学,聂荣臻在晋察冀创办随营军事学校,都快速培养出大批可信可用的基层干部,满足战争和建设的需求。

培养方法固然不同,但理念是一样的:不搞军事速成,而是进行全面才能的培养。

杜聿明后来非常痛心这所大学半途而废,曾经声称他的大学如果能办得下来,和东北共军比行政和组织能力绝对不落下风。在他计划中,靠这一批干,可以在东北长期坚持,抵消中共在东北农村所做的土改、争取民众工作。

文强也曾私下里吐露过,以杜聿明的才能,若真是掌握了一大批行政人才,当东北王不在话下。

后来陈诚在东北扩军,卫立煌在东北推行坚守待变的策略,说白了都脱不了杜聿明当年设下方略的范围。只不过谁也没想到国军军事上败的那么快。

杜聿明被俘后,在功德林改造期间写下很多回忆文字,为避免引起中共猜忌,把他曾经做过的很多事都避而不谈了。——多说一句,其实所谓猜忌,只不过是他根据国民党那一套政治惯例猜测,我党的战犯管理政策对大家一视同仁,而且说到底,一员败将,还有什么可猜忌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