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推荐 > 正文

晚唐诗坛的最后一抹余晖 成就了多大的梦想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

......

全诗共1666字,是所有唐诗中最长的一首。(由于篇幅所限,此处不再原文抄录,请同学们课后自行查阅。)

诗中借一位逃难妇女之口,描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全诗情节曲折,结构宏大,文辞华丽,被认为是继杜甫“三吏三别”和白居易《长恨歌》之后,唐代叙事诗的第三座丰碑,与《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一起,并称“乐府三绝”。

这是韦庄最受好评的诗作,当年曾在社会上风靡一时,好多人转发。但奇怪的是,这首诗后来莫名消失了。

据说是因为《秦妇吟》不仅揭露了黄巢军队的凶残,也描述了唐朝方面的腐朽黑暗,触及到了一些人的面子,总之不够正能量,在有关方面的暗示下,韦庄主动删帖,个人作品集《浣花集》中也没有收录此篇,以至于此诗曾一度失传。

直到近代,英国人和法国人在敦煌莫高窟中发现了该诗刻本,1923年,经王国维和罗振玉的多方努力,从巴黎图书馆抄录回来,韦庄的《秦妇吟》才被国人所见。

2

扯远了,再说回唐朝。

公元884年,黄巢兵败身亡,农民起义以失败告终。

战事虽然平息,但此时的唐朝已元气大伤,藩镇割据,社会动荡,韦庄也随着工作的变动,四处辗转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