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粟裕逆袭之路:三年赢九场大仗,超越两位大佬

愈是辉煌,背后愈有难以言说的艰辛。粟裕在华野的地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经历了一些曲折,细数之,有四场典型的争论。

这既是争论,也是统一思想、提升他在华野、在中央的公论、风评和地位的过程,我们试作列举和分析。

第一次是孟良崮战役。

可以说这次争论是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系统不同特点作风造成的,也是正常的,并不涉及什么个人私怨,这一点大家要认清。

二打涟水之后,华东战场我军一直保持着胜势,宿北战役灭戴之奇整编69师,误打误撞击退整编11师。鲁南战役团灭马励武整编26师与第一快速纵队,华野的特纵由此起家。再到辉煌的莱芜战役,我军在粟裕指挥下胜的酣畅淋漓。

但大家也应注意到,两大野战军合并之后并没时来得及进行整军活动,也没有充分的思想教育,这注定会有一些矛盾冲撞。这些东西被一时胜利掩盖,没有表现出来而已。到孟良崮战役爆发前,这一切在敌人的巨大压力之下都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

国民党军对这次战役的设计,在解放战争历次战役中水平比较高,其重兵集团密集靠拢,行动十分谨慎,互相之间救援非常快,华野面对的压力非常大。粟裕采取耍龙灯战术企图分散扯开国军重兵集团,部队为此连日东奔西走,除了打泰安取得了歼灭敌人一个整编师的战果,其余历次战术行动都是一击即退,甚至不击而退,部队有些怨气。

一些纵队首长级的人物,尤其是老山东部队的纵队司令,资历深功劳大,与粟裕没有接触,曾在电话中表达了强烈的不满,网上盛传有摔电话之事。这个段子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情节不可考,争论是明确存在的。

现在关于孟良崮战役的各种官方出版物中,像《粟裕传》《华东解放战争》等书籍中,都明确记载了部队关于粟裕指挥的怨言,如“陈司令的电报嗒嗒嗒,小兵们的脚板嚓嚓嚓”“机动机动,只走不打,老耍龙灯”。

大家想一想,从怨言到流言,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如果纵队首长与野司思想高度一致,这些怨言根本出不了纵队,也就不成其为流言。这从一个侧面可以强有力地佐证,争论是存在的。

《陈毅传》的记载比较直接,有这样一段文字:

陈毅赶到前指和粟裕会合,粟裕和一位纵队司令通电话,谈到调整指挥关系问题,通话发生“故障”,粟裕说:“军长在这里,军长同你讲话。”陈毅当然明白遇到老资格了,接过话筒说:“粟司令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你们照办。”话筒里也就平静了。

为什么调整指挥关系会遇到矛盾?个中奥妙在于主攻孟良崮山头的部队编成。

攻山共有五个纵队,分别是一、四、六、八、九纵。

一纵叶飞,四纵陶勇,六纵王必成,这三位猛将都是粟裕从新四军带来的,八纵王建安和许司令有点小疙瘩——当然两位老将军后来都和解了。

攻山五个纵队,打到最后,势必进行兵力重组调整,从最后的战果看,击毙张灵甫的是六纵,四纵似乎也参与了一部分。从这些蛛丝马迹推断,在主攻集团五个纵队中,肯定是有主有次,并且存在一个临场总指挥,六纵是后来赶到的,肯定不是。一纵、八纵负责抄七十四师的后路,正面进攻的是四纵、九纵。很可能粟裕命令九纵听四纵陶勇统一指挥,心高气傲的许司令当然不太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