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意思?
朱元璋认为,元朝气数已尽,穷寇莫追,让他回老家窝里斗吧,斗着斗着自己就玩完了,不用瞎耽误我们的功夫了。我们现在去北京参观的长城,其实和秦始皇没啥关系,那是明长城,朱元璋修的。在修筑长城的同时,朱元璋还把自己的儿子们都分封出去,拱卫边疆,从东到西分别安排了,韩王、沈王、辽王、宁王、齐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安王、秦王、庆王、肃王十三大塞王。朱元璋的思路,其实和秦始皇是一样的。当年秦始皇修长城,派蒙恬带30万大军驻守,目的就是把匈奴人挡在长城以北。以秦始皇的雄才大略,都没有把匈奴消灭,乞丐出身的朱重八,怎敢有这种奢望?
朱元璋虽然没读过书,但是他身边有不少大儒,历史的兴衰,王朝的更替,朱元璋比谁都清楚,他知道,北方游牧民族是不可能消灭的。
汉武帝灭了匈奴吗?并没有,北匈奴是一路向西跑了,南匈奴是暂时服软了,草原上没有了匈奴人的身影,但是很快鲜卑人就来了,鲜卑人南下建立了北魏,与汉民族融合了,但是突厥人又来了。好不容易李世民把突厥给收拾了,契丹和室韦又发展起来了,女真人干掉了契丹人,蒙古人又干掉了女真人,草原就成了蒙古人的天下。当然,后来不止草原了,半个亚洲和半个欧洲都成了蒙古人的天下。在朱元璋的思想里,他不认为蒙古是自己人,也不把蒙古草原当自己的地盘,骨子里,他就觉得,长城以南的中原地区,才是他要光复的土地。丢失了400年的幽云十六州,都被自己收复了,还想啥自行车。另外,朱元璋是压根看不上草原那块地方的,更别说冷的要命的西伯利亚了。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曾经列了15个不征之国,明粉们都说:“你看,我家朱哥哥就是大气磅礴,有大哥的风范”。朱元璋为啥不征,在史书上都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你们都不看。首先,他是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避免穷兵黩武,只要这些地方不来骚扰大明,能吵吵就不要动手。你看看他列的15个国家,全部都是大明周边的,他为啥不说“不征欧洲”,因为八杠子打不着。其次,他觉得那些地方太偏远,鸟不拉屎的地方,占领了也没啥用处。他的原话是:“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不仅仅是朱元璋,历朝历代的中原统治者,都觉得草原那地方没啥用处。这是由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长城以北是游牧生活,长城以南是农耕生活。
同时,这也是由地理条件所决定的,打开地图,沿着黑河和腾冲画上一条线,这条线就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北方少雨干旱,风沙多,南方降雨丰沛,气温适宜,农作物丰富。而这条线,基本上就是和万里长城重合的。所以说,老祖宗修长城,那也不是瞎修的,是有根据的。纵观中国的历史,国力强盛的王朝,即便是能统一了北方草原,也是以南方养北方,以中原养蛮夷,中原王朝的税赋收入还是要靠中原的农耕文明。因此,从骨子里,朱元璋就没有把蒙古人和北方草原当成自己的东西,不是自己的,自然不用费劲儿去拿。第二,从客观上讲,蒙古是一个庞大的族群,而不是一个王朝家族,不是那么容易全部消灭的。
蒙古是游牧民族,中原是农耕民族,从根本上来讲,蒙古和中原是两种并立的文明,他们入住中原,不可能消灭中原文明,同样,中原文明也不可能消灭游牧文明。这是一种天然的生活方式,即便你把蒙古人全都灭了,一个不剩,只要草原那片土地还在,过不了几年,就会在那里重新形成一种新的游牧文明,可能不叫蒙古,但依然会和中原对立。因此,蒙古人天然的有自己的根据地,而且,你知道人家的根据地有多大吗?那可比中原大多了,一直向北可以到贝加尔湖,甚至到北冰洋,一直向西可以到乌拉尔山。甚至翻过乌拉尔山,依然是蒙古人的地盘,金帐汗国。在这片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上,蒙古人有主场优势,几千公里的纵深,他们随便猫到什么地方,你都找不到,可能你找一个月就没粮食吃了,人家能世代在那里生活,都不成问题。第三,大明刚刚建立,缺钱啊,打仗打的是什么,那是白花花的银子啊,没有银子,拿什么打仗?
大明的十三次北伐,都是深入蒙古腹地,他们不害怕打仗,害怕的是没有东西吃,动辄上千公里的补给线,有三分之一都消耗在路上了。不是所有的将军,都能像霍去病一样,以战养战,孤军深入几千里。而且,霍去病的打法,类似于现在的特种作战,精兵强将,深入敌后,就地解决补给问题,根本不考虑后勤,是不适合大军作战的。
有人会说,你啰嗦这么多,找了一大堆灭不了蒙古的原因,那为什么大明还是搞了十三次北伐,朱棣都累死在北伐的路上了,难道不能证明大明想灭掉蒙古吗?朱元璋搞的前六次北伐,叫做“肃清残敌”,那个时候北元朝廷还在,他们还妄图收复中原,不断的主动出兵,朱元璋算是防御式出兵。
蓝玉在捕鱼儿海大获全胜之后,蒙古分裂为瓦剌和鞑靼两部分,实力已经大大减弱,但是仍然南下骚扰大明,于是,朱元璋派朱棣搞了两次北伐,这两次,算是一个“战略威慑”。朱元璋是向告诉蒙古,最好老实点,大明有实力随时收拾你们。
但是,蒙古并没有被威慑住,此后离大明更近的鞑靼,仍然与大明作对。朱棣登基后,原本是想缓和与蒙古人的关系,派出郭骥去招降他们,结果,郭骥被鞑靼给杀了。朱棣一怒之下发动北伐,一直打到了斡难河,鞑靼大汗本雅失里向西跑到了瓦剌的地盘,被瓦剌人杀害,,太师阿鲁台向东跑,下落不明。这次北伐,鞑靼是元气大伤,瓦剌又发展起来,南下侵扰大明,朱棣发动第二次北伐,再次打跑了瓦剌,此后又发动三次北伐,打鞑靼。朱棣的五次北伐,四次打鞑靼,一次打瓦剌,都是“被动防御式”出击,如果不是蒙古人南下侵扰,朱棣也不会主动出击。朱元璋和朱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没想到300年后,被皇太极给解决了。
当然,皇太极也没有灭了蒙古人,他的解决方式就是“拉他入伙”。老朱家解决蒙古的方式,和当年的秦始皇,汉武帝是一样的,那就是武力解决,事实证明,一味的“打孩子”,是打不出一个好孩子的。皇太极的解决办法就很高明了,打一棒子给颗糖:“要不要入伙,入伙了就有糖吃,不入伙就继续打”。我们来看一下,满清是如何把蒙古给彻底搞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