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蜀汉内忧外患,孔明如何让局势转危为安?

建兴六年(228年)春,孔明一出祁山,五月吴鄱阳太守周舫以诈降吸引魏将曹休上钩;八月,孙权遣陆逊大破曹休与石亭,孔明亦于当年秋冬出兵攻散关。总的来看,吴蜀同盟确实发挥了互为犄角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支撑蜀汉的北伐事业意义极大。

重建益州,彰显中兴大汉的决心与信心

刘备取益州,即自领益州牧。但其称帝后,益州牧或益州刺史始终未授。这难免给人造成一种错觉,那便是益州就是蜀汉,蜀汉也就是益州一地。因此,孔明在建兴二年便恢复益州牧之职并自领之,但州府属官并不专设,而由相府属官兼任,等于州府、相府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州府虽设却不单独治事,而由相府兼管之,这样便有效避免了层级过多从而影响行政效率,也避免了广开衙门带来的冗官冗费问题。

从此,蜀汉主政者兼领益州牧或益州刺史便成为一种惯例。日后的蒋琬、费祎等均是如此。乍一看,益州建制的恢复并无实际意义,但却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它表明,益州不能再与蜀汉划等号,它也有地方官,也只是大汉十三州之一,和其余十二州并无区别。因此,蜀汉偏居在益州仅是一种临时状态,那么下一步为摆脱这种状态,蜀汉必将北伐中原、讨曹灭贼,以收复被其占据的汉家天下。这一看似无足轻重的举措,却向全天下彰显了蜀汉政权决心恢复大汉的信心,也为凝聚蜀地人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蜀汉新老君主政权交替、内忧外患空前严重、政权濒临覆亡的严峻时刻,临危受命的诸葛亮充分施展才智,通过舆论造势、外交纵横与行政建制三项重点工作,并以武力平叛、广纳贤良等手段相辅之,最终迅速完成拨乱反正,将蜀汉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由此,我们不由得不对这位千古名相感到由衷地钦佩。

虽然蜀汉最终没能实现中兴,但因为孔明的存在,蜀汉不仅坚持了下来,还被后世认为承续了大汉的天命。也正因如此,汉作为政权的名称,没有因蜀汉的消亡而告别历史,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复活”于五胡至明初的漫长岁月中,并最终超越一姓之局限,成为华夏正统的代名词。

(责编:薛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