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没发现文字,却有二里头遗址,夏朝是否存在?

有关于先秦时期,上古历史研究这件事情,在历史学界是一个难以回答而头疼的问题。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不敢观三代两汉之书”。这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先秦到两汉的历史文学书籍疏漏太多,不可信的地方太多,以至于不能作为正史来判定。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相对晚出的历史文献是否可信的问题。

一般来说,历史文献不仅包含《史记》《左传》《国语》《汉书》等书面历史文献,还包含出土的历史文献。按照史学界一般的看法,出土历史文献的可信度是不用质疑的。但目前对夏朝时期所针对的出土历史文献依然是相对晚期的文献,比如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就刻有大禹治水的文字“天命禹敷土,随山睿川。”

结合目前的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有关夏朝的历史文献是不能够被轻易否定的。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是相对晚期的朝代,但这些有关夏朝历史资料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夏朝可能存在史官。

《诗·大雅·荡》记载: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句话就说明,商朝时期的史官就以夏朝的历史作为借鉴,指导商朝君王避免夏朝灭亡的教训。

《尚书》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后半句殷革夏命说的很明确,商朝取代了夏朝。而殷先人有册有典是什么意思呢?殷朝(商朝)有非常完整的图书典册制度,殷革夏命这个历史事件被记录在商朝的史书里面。

《吕氏春秋》记载,夫夏之将亡,太史令终古先奔于商。三年而桀乃亡。这句话就说明,有史官预感到夏朝即将灭亡而跑到了商朝。跑到商朝三年后,夏桀就灭亡了。

通过以上的历史记载能看到,商朝是有史官的,而夏朝存在史官在“夫夏之将亡,太史令终古先奔于商。三年而桀乃亡。“这句史料中能得到一定的证实。可能夏朝的史官制度没有商朝史官完善,但夏朝史官通过口头相传记录历史,一代代传下去的事情是可能存在的。不然,像大禹治水、太康失国、少康复国、涂山之盟这样的历史事件如何被后世所知晓呢?

2.司马迁《史记》本身的可信度较高。

这一点可以从《殷本纪》找到推断和证明,司马迁写《史记·殷本纪》的时候距离商朝过去了上千年。但是,《殷本纪》所记载的商朝祖先和君王的世袭已经被甲骨文所证实。就连商朝第一任君主汤之前的商朝先祖的世袭,记录都是没有大问题的。

既然《殷本纪》有关商朝的历史事实能和考古发现的甲骨文对上,那《夏本纪》所记录的夏朝有可能是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