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清政府的禁烟之策为什么难进行?问题出在哪儿

三、受到严重冲击的经济体系

猖狂的鸦片贸易和走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英贸易的格局,中国在短时间内从贸易出超国转为入超国。到道光十七年(1837),中方的贸易逆差甚至已达到了800万两白银。而且更多的白银是由鸦片贩子走私运走的,没有纳入官方统计,两者加起来估计1833年以后中国每年白银出超在1000万两上下。

白银的大量流失带来了银钱比例的失衡,进而引发巨大的社会危机,社会经济濒临崩溃。本来农民、小手工业者、小商贩等出售自己的产品时,一般都以铜钱作为交换中介,而向政府交税时,再把铜钱按照银价折算成白银缴纳,现在白银数量的迅速减少,显然就会导致银价上涨,银贵钱贱。19世纪初,1两白银能够兑换1000文铜钱,到19世纪3O年代,1两白银已经能够兑换1700文铜钱,银价上涨幅度达到了惊人的7O%。之后更是常年保持在1两兑换1800文以上的水平,损失最大的就是广大普通民众,等于大家的赋税负担无形中大幅上涨,大批平民难以承受,陷入贫困之中,“银荒”变成了“民慌”。

普通民众面对生存压力会做出怎样选择?洋烟昂贵,本土鸦片市场又几乎没有供给,大多数农民都吸食不起,只能选择自产自销。所以大批农民放弃粮食生产,改种罂粟,造成了鸦片流毒愈加严重的恶性循环。

土烟不征关税,且运输便捷,价格能比进口洋烟便宜一半,因而迅速扩大了市场,甚至得到了各省官员的支持。面对鸦片的高额利润,连林则徐后来都慨叹到:“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民嗜洋烟而不嗜土烟。”后果就是,大量土地被罂粟侵占,那些终日吞云吐雾的瘾君子们哪里有劳动能力,这又加重了本就严重的人地矛盾和粮食危机,激烈的社会矛盾汇聚在一起,爆发也就不可避免了。

笔者说

正如林则徐所言,若不对鸦片立行禁止,就会“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显然禁烟已成为不得不行之策,但就是这么一个人人皆知的事实,在真正实行的过程中却屡遭困境,特别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禁烟的过程变得愈发艰难。此后鸦片成为英国对华输出的重要“商品”,其流毒之深远,贯穿清末最后70年乃至民国时期。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发动雷霆般禁毒行动,才在短期内肃清流毒,还百姓以安宁。

(责编:薛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