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邓小平临终前指着电视中的自己问:这是谁?

“哦?讲述我一生的?”总设计师顿时来了兴致。于是他开始观看这部纪录片。黄琳见总设计师有了兴致,于是开始在一旁解说——一来,让总设计师的兴趣点进行转移,可以起到让其忘记病痛的作用,这对治疗工作的帮助也很大。二来,此时的总设计师眼睛已经有点看不清,而纪录片的很多解说内容,总设计师也都听不大真切。加之老人家身子骨不大好,这也导致很多话语,老人家一时半会儿反映不过来具体的含义。因此,黄琳很有必要挑重点的内容,给邓小平进行解说。

纪录片里肯定了邓小平一生的功绩,尤其是在1979年以后的一系列政绩。这些讴歌让总设计师感到不大好意思——毕竟,领袖的眼界要比寻常人高太多。在旁人眼里觉得很圆满的结果,在总设计师这样的人眼里,总是会反思出很多瑕疵——事实上,中国能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从一穷二白实现大幅度腾飞,甚至在如今成为能够和美国分庭抗礼的国家,主要原因就在于领导人都具备这种反思、这种精益求精的素养。

转眼间,已经是1997年的2月。2月的北京处于数九寒冬。不过,只要熬过了2月,接下来的3月便是春暖花开,而4月,则可以用“草长莺飞四月天”来形容。只是,总设计师没能熬过2月——虽然工作人员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挽留邓小平的生命,但是即便如此,总设计师还是因为年事已高、油尽灯枯的缘故而与世长辞。

在邓小平即将去世的时候,黄琳问总设计师,是否还有什么想留给后世的话要说?总设计师英明一世,对自己的健康情况当然有一定的了解。他许是回忆了一生的往昔,而后比较平淡的回复黄琳:唉,没什么好说的了,毕竟,该说的也都说过了。

终究,总设计师的遗言,言语寥寥。

早在总设计师身体还算硬朗的时候,他就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等到香港回归以后,自己一定要去香港走一走——哪怕,是坐着轮椅。毕竟,这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又毕竟,香港问题的解决,是总设计师人生的一个重要的政绩。

1997年2月,距离香港回归不过几个月的光景,但是,这几个月的时间,偏偏成了总设计师最后的遗憾和无奈。

总设计师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参加了革命,在战争年代,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时至今日,我们依旧享受着总设计师带来的福利——当然,这些福利,不少都是在1976年以后,总设计师的改革过程中带来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总设计师在1976年后,在那个历史转折时期,给我们留下来的遗产和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