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5月31日晚,央视《国家记忆》曾播放节目《统编教材,国家事权》。记录的是毛主席在1953年高度重视全国中小学教材的编撰工作,抽调大批干部参加教材编撰工作的往事。
1953年5月18日,一份来自教育部的请示报告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阅读完报告后,毛主席询问道:“现在编教材的有多少人?”来人回答说有三十多个。毛主席听后意味深长地说:“这么重要的工作,三十个编辑太少了,增加到三百人也不算多。宁可把别的摊子缩小点,必须抽调大批干部编写教材。”毛主席说的这么重要的工作就是正在编写的全国中小学教材,教育部都没有跟他要人,他就直接给增加了十倍的人手。
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现在领导人学习的,而且也是值得今后的历代领导人学习的。因为教育是百年大计,千秋伟业!毛主席给全国很多大学题写了校名,在他手里,建设了无数的中小学和大学,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正是一位优秀政治家的卓越素养。
教材的编撰工作,就是决定着我们的国家要把什么样的知识和思想灌输给我们的孩子们。如果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那么教材就是种子,教学设施就是土壤,这三者缺一不可,是教育的三要素。有了好的园丁和好的土壤,如果种子是坏的,那也不能种出一片百花齐放的花园。
所以,教材就是我们播种到青少年心灵中的种子,这颗种子要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开花结果,培养孩子们的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人生理想等等,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培养共产主义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