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名为主角,实为主食!难怪印度比中国的人缘好

今天的印度之所以在国际社会反复横跳,并在对外关系上咄咄逼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印度几乎全盘继承了英属印度的衣钵,却因为实力的力不从心,难以重现英属印度的旧梦。

因为没有战争和革命的洗礼,印度上不能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打破“政令不出新德里”的窘境;下不能将统治力贯彻到基层各个角落,推动土地改革为工业化筹集土地和资金;中部能彻底废除,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为工业化释放人口红利并推动全国消费市场的最终形成。

于是印度悲哀地发现:苏联援助的项目挺多,但很多却根本无法落地生根。虽然尼赫鲁推行了温和的“赎买政策”,解决了一部分农民的土地问题,但没有真正的土地革命,印度的工业化只能像空中楼阁一样飘在空中。

没有工业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力更生,只能靠买买买增加体能,方便了苏联武器的捷足先登。

再加上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军官和士兵泾渭分明,印度稀松的战斗力从来都有保证。

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除了能欺负一下周边实力远不如自身的小邻弱邻,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水平。而印度想要真正崛起,必须像新中国打赢抗美援朝战争一样,用胜利凝聚人心,重塑国魂军魂。

然而,印度虽然准备充分,当然丝毫不耽搁被揍得鼻青脸肿。某种程度上说,中印战争就是印度大国崛起的重要机遇。毕竟胜利后的印度不仅重建英属印度不费劲,进军青藏高原俯瞰周边,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指日可待。

然而,印军虽然嗓门和身上的咖喱味一样浓重,战斗力却一如既往的不堪一击,印度在侵略战打成首都保卫战后,基本失去了逆势而起的可能,而新中国在重新定义了中印边界的同时,影响力也开始向南亚延伸,并最终和巴基斯坦成为情比金坚的同道中人。

因为中印战争的失败实在惨痛,因此印度从62年以来就患上了病入膏肓的“1962综合症”,临床表现为没事就高喊印度再也不是62年的印度,“爸爸再打我一次”的愿望极其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