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四川老农卖废品,却说:邓小平给我寄钱了

15岁的邓小平问父亲:“您为什么不吃?”父亲点了点头,但刚拿筷子就哭了。懂事的邓小平知道父亲担心自己,便安慰他:“我已经长大成人了!” 第二天,邓小平就出发了,在来来往往送行的人群中,他看见父亲不停地朝他挥手。

听到邓小平回忆这些细节,淡以兴知道:自己刚刚说外甥“六亲不认”,确实是不应该的。很多事,邓小平一直都记着,只是他不太愿意说出来。

这天夜里,舅舅和外甥就这样在回忆中度过。突然,邓小平似乎想起了什么,又对舅舅说了一句:

“舅舅,1939年邓垦到延安后曾跟我说,是你变卖家产资助他去延安的!”

邓垦是邓小平的胞弟,比他小7岁。当年邓小平离开四川后,邓垦也先后到各地求学,成了一个进步青年。1939年,28岁的他听说大哥在延安,便打算去找他。

但和当年大哥离开四川时一样,他也是找不到任何盘缠。淡以兴得知后,二话不说,卖掉部分田产,筹了一大笔银票交给了邓垦。后来,邓家子弟要去延安,也都是找淡以兴帮忙的。

他们到达延安后,一个个都跟大哥说:“全靠淡家舅舅凑钱,我们才能走到这里!”这份恩情,邓小平牢牢地记在了心里。这次见面,他特意提起此事,就是要当面感谢。

只是,邓家子弟们并不知道的是:就是因为资助他们上延安,淡家成了国民党当局的“眼中钉”。很快,闻讯而来的当局特务便赶到了淡家。

虽然淡以兴早早地得到了消息,躲到外地去了,但淡家却因此被抄了家。为了生活下去,淡以兴不得不隐姓埋名躲在外地当帮工,而其妻杨明凤则去给别人当了佣人。淡以兴膝下本有4子,只能送了两个给别人。

淡家原本富裕,淡以兴早前也从未吃过什么苦。我们很难想象,在烽火年代里,这样的日子他们一家是怎么熬过来的。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一家一直在坚守着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决不出卖姐姐一家、决不做半点对不起邓小平的事。他们就这样熬着、受着,盼着“天亮”。

好在,他们盼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