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印度在国际社会有着人见人爱的人缘,尤其是能同时受到美俄两个敌对势力的共同喜爱,且作为英国殖民地,有着所谓的西方血统,与俄罗斯趋之若鹜的欧洲沆瀣一气,但从内心来看,俄罗斯对印度始终是居高临下的俯视视角。
毕竟,一个工业化聊胜于无的国家,根本称不上一个真正的大国,所以俄罗斯才敢放心大胆地将技术交给印度嚯嚯。
这样的国家,即便身在俄罗斯的卧榻之侧,也根本就构不成对俄罗斯的威胁。虽然在英国殖民者200年如一日的努力下,印度终于告别了“地理概念”的定义,有了真正的统一。但问题是,即便统一,印度也无法冲出南亚次大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极。
拜英国殖民者的苦心孤诣,以及中印战争对中印边界的重新定义,印度早已被彻底封死在南亚次大陆根本难以出去,而从海上突围则遭遇了美国不由分说的围堵和冲击,所以印度就是登峰造极,也是名副其实的二流势力。
事实上,1962年的中印战争可以看作是印度从棋子到棋手的晋级之旅,然而那场战争却给对手刷了经验,印度则彻底失去了与中美苏等国平起平坐的机遇。
所以,尽管印度常年保持着左右逢源的传统,但俄罗斯从不担心印度反戈一击的问题,毕竟苏联的铺垫实在太过给力,俄罗斯可以说吃尽了红利。
相比之下,虽然苏联也在新中国进行了同样的布局,但却结局迥异。
与印度千百年来一盘散沙的形态相比,中国自秦始皇以来就以大一统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并建立了以中原王朝为核心的藩贡体系,即便近代以来被拖入西方国家主导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也在丧权辱国后维持了庞大的国土面积。
庞大的体量是作为大国的先决条件,再加上千百年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更注定了坚持自力更生的我们不愿屈居人下。所以对苏联的无理要求,新中国进行了强有力的回应。
更尴尬的是,中俄是山水相连的大国,在影视剧《亮剑》中,丁伟少将就曾高屋建瓴地指出:一个国家的周边出现一个军事强国,无论这个强国有没有动手的打算,潜在的威胁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