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95年后,我们更应该明白他从容就义的意义

01

“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为庶民求解放,一生辛苦艰难。”这是对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他从小命运悲惨,备尝生活艰辛,还没出生,父亲就已病逝。一岁多一点,母亲也因过度伤感随父亲而去。无奈,他只能在年近七旬的祖父照料下,咿呀学语,蹒跚学步。

而彼时他的祖国,也同样命运多舛。他5岁那年,甲午战争惨败;11岁那年,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他成长的那个时代,中华民族风雨飘摇,如同一叶孤舟,航行在茫茫海域,却找不到方向。在虎视眈眈的列强口中,中国只不过是一块人人都想分而食之的肥肉而已。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他从小就懂的道理。民不聊生的悲惨境遇和无数仁人志士的英勇反抗,在他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不平凡的年代,也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人生。

祖父的言传身教,为他奠定了良好的治学和思想基础。他少年立志,为民族救亡图存而奋斗终生。正如他后来在《狱中自述》中所写的那样:“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遗憾的是,这篇自述也成为他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绝唱。

他,就是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02

一袭长袍,戴着眼镜,留着两撇胡子,儒雅中透着坚忍不拔的刚毅,这是我们在书本上见到的李大钊先生形象。在鲁迅的笔下,李大钊也是“诚实,谦和,不多说话”、“有些儒雅,有些朴质,也有些凡俗”。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温和谦卑的学者,内心深处却燃烧着最热烈的火焰,一生站在革命斗争战线的最前沿。

彼时,山河破碎,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一步步陷入了屈辱的深渊。1915年,当日本政府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款时,天下哗然。在日本留学的李大钊奋起抗议,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图谋,并撰写《警告全国父老书》,号召国民起来自救。“凡有血气,莫不痛心,忠义之民,愿为国死。呜呼,吾中国之待亡也久矣!所以不即亡者,惟均势之故。”字字泣血,振聋发聩,迅速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时隔一年,他又在异国写下发人深省的《青春》,字里行间充满朝气蓬勃的革命进取精神。“吾族今后之能否立足于世界,不在白首中国之苟延残喘,而在青春中国之投胎复活。”他向青年发出“青春中华”理想的召唤,为“索我理想之中华”而斗争。“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文章发表后,其影响被誉为“震撼中国民族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