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志愿军共有八位正副司令,个个都是威名远扬

近些年大热的电视剧《亮剑》中有一段,李云龙成功歼灭日军多名高级将领的战役,其原型就是八路军386旅旅长陈赓指挥的一场伏击战。

其真相是,陈赓事先在日军里面安插了一支情报小组,提前侦知了敌军的动向。因为秘密战线的情况特殊,很多年以后才得到解密,被人误以为是打了一次遭遇战。

1951年,陈赓以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的身份抵达作战前线,同年5月27日在邓华的推荐下担任志愿军第二副司令,1952年3月回国。

志愿军的第三副司令是宋时轮。宋时轮是湖南人,1907年出生。青年时代梦想“教育教国”,曾经办过《前进》周刊,在湖南醴陵当地的青年学生中影响很大。

1926年考进黄埔军校,并于同年入党。四一二之后入狱,与组织失去联系。自行组建游击队,打土豪和白匪。直到一九二九年与组织重新取得联系,并进入井冈山。

三十年代初期,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宋时轮运用自己在黄埔军校学到的知识,以及多年游击作战的经验,在江西宜黄一带全歼国民党两个师,抓获敌人一万余名。

抗美援朝开始的时候,宋时轮是第九兵团的司令员。1950年11月在长津湖战役中,他指挥下的第九兵团鏖战十三昼夜,全歼美军第7师一个加强团,打死打伤俘虏敌人1.39万人。

1951年,在邓华力荐下,宋时轮当上了志愿军第三副司令员,参与了秋季防御作战,于第二年的七月听从安排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