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志愿军共有八位正副司令,个个都是威名远扬

杨得志卸任之后,继任者为“勇冠三军”的杨勇上将。杨勇是四位司令员中最小的一位,他生于1913年,是湖南浏阳人,同样是二十年代入党,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军。

抗美援朝爆发之初,他还在军事学院学习。多次上书给主席,请求出战,直到1953年才被批准上阵。1953年4月入朝作战时,杨勇是第二十兵团的司令员,在金城反击战中曾经大显身手。于1954年,继杨得志之后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司令员,直到1958年10月回国。

二、传奇大将陈赓与儒将宋时轮邓华曾在1951年的一次作战会议上向彭老总推荐陈赓担任第一副司令员,宋时轮当第二副司令员,自己排到第三。因为这二位资历比他高,且能力非常突出。

陈赓是一位颇富传奇色彩的大将,许多六零、七零后小时候都看过一部电视剧,名字就叫《陈赓大将》。

陈赓是湖南湘乡人,生于1903年,祖父是湘军将领。他于1922年入党,两年之后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和胡宗南、蒋先云并称“黄埔三杰”。

他曾经是蒋介石的救命恩人,后来又成为中央特科的情报科长,解放前常常在军队和情报战线上穿梭往来。无论军事作战还是地下工作,都干得同样出色。

故事里的陈赓时而是国民党军中骁将,时而是我党的红色特工,时而是山大王,时而又是城市战争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