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台湾女作家到南京烈士陵园,看到一名字失声痛哭

2000年5月,一位名叫齐邦媛的台湾女作家跨越海峡回到南京。下机后,她让出租车司机直奔位于紫金山下的航空烈士陵园。她在赫然刻着M号的黑色大理石碑上找到了那个思念了56年的名字——张大飞,上尉,辽宁营口人,一九一八年生,一九四五年殉职。

当年那个拥她入怀的年轻帅气军官,如今成了冰冷的石刻,她轻轻地抚摸着,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悲情,失声痛哭……

想必凡是读过齐邦媛《巨流河》的人,都会被这一对恋人的悲情深深地感动着。

张大飞,曾经是一名“飞虎队”队员,在抗战结束两个月前的一次与日军空战中,为掩护战友,中弹牺牲。而他的父亲张凤岐也同样是铁骨铮铮的抗日英雄。

从“九一八事变”的那天夜里开始,时任沈阳县警察局局长的张凤岐按照省警务处长黄显声的命令,带领部属与日军战斗了两天两夜,终因寡不敌众撤退到锦州。

待形势稍稳,黄显声决定派张凤岐继续潜回沈阳当警察局长,利用合法身份,暗中组织爱国警察、公安队和民团储备抗日力量,并为黄显声提供情报支持,等时机成熟后,里应外合反攻沈阳。

1932年5月,黄显声认为反攻时机已经成熟,他通知张凤岐做好8月攻打沈阳的准备,让张凤岐到时候接应。经过半年多的准备,张凤岐手中可以指挥的力量已经达到八千人左右,应当说,这是一支不可小觑的抗日队伍。

但是,由于叛徒和汉奸的出卖,反攻沈阳的计划很快就被日本特高课掌握。1932年5月16日14时许,日本宪兵秘密逮捕了张凤岐。

日寇对张凤岐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守口如瓶。1932年7月的一天,气急败坏的敌人将他捆在沈阳故宫大政殿后空场中的石柱子上,泼上油漆点燃……

在熊熊烈火中,张凤岐用嘶哑的声音喊道:“你们烧吧,你们杀吧,中国四万万同胞是你们杀不完的,他们早晚要报仇的!”就这样,时年45岁的爱国将领张凤岐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