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邓小平对服务员刨根问底:你家有没有水吃?

一开始,市委的同志寻思:是不是可以从海路上去。但那几天海上风浪很大,思来想去,还是只能安排从陆路进山。

有些同志担心邓公的身体吃不消,也提了一个建议:咱们不一定要真的进山,在崂山外围的沙子口一带看看,是不是就行了呢?

对于这个方案,邓小平拒绝了,他提出:“崂山一定要进!”

为了保障安全,一开始大伙儿准备在沙子口设一道卡子,把进山的其它车辆全部拦下,这样邓小平上上下下都会方便很多。在道路狭窄处,也会安全很多。

但一路跟随邓小平考察的警卫副局长孙勇,一听说他们要这么做,马上说:“那可不行,邓副主席如果知道了就不会去的!” 这,是邓小平一贯的风格。

就这样,在完全不干扰正常游客的情况下,一行人坐着一辆外观看上去很普通的面包车,就出发了。此后,邓小平边游玩边特意强调的两件事,让大伙儿明白他进山的真正意图:

第一件事,关于崂山的路。

面包车行驶在山路上,果然颠簸得很厉害。邓小平于是趁这个时候,对大伙儿说:“这里的景色很美,前有大海,后有青山。但是路没有修好,不适合搞旅游!”一句话,指出了崂山的最大优势、以及最大问题所在。

第二件事,给干部们好好“上了一课”。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地方都说要搞旅游,但是到底该挖掘什么旅游资源,却没多少人说得清楚。关于这一点,邓小平在崂山给青岛本地的领导们好好地“上了一课”。

到了三宫殿前,邓小平看到了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树。他拍了拍树干,对大伙儿说:“崂山有很多民间故事和传说,非常精彩,应该注意挖掘!”甚至,他还当场就判断出:“单凭这么几棵大的古树,就可吸引很多的人!”

就这么几句话,一下子打开了当地干部们的思路。也就是直到这时,大伙儿才明白:老人家之所以非要进山,就是为了手把手教他们。这样实地“上课”的效果,远比在屋子里开个座谈会,要更有效果,也更能让大伙儿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