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一线官兵怒责粟裕下混账命令,迟浩田巧解矛盾

但是也不能就此认为粟裕将军的命令是错误的,更不能认为他的指挥能力有问题。作为战役指挥员,他考虑问题的角度与一线指战员是不同的,他更多地要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意图,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角度来研究策划如何解放上海。战前策划时,粟裕就提出了三种战法:

第一是围困战法。这样可以以逸待劳,减少部队伤亡。但上海有600万居民,粮食和煤全靠外地输入。长期围困,人民的生活将陷入绝境。而敌军有海上通道,我们围不死。这样在全国乃至国际上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可以说政治上不可取。

第二是中央突破战法。选择敌人防御薄弱的苏州河以南实施突击。这样虽然避开了敌军设防的重点地区,伤亡也可能减少,但主战场将放在市区,城市会被打烂,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就要蒙受重大损失,可以说经济上不可取。

第三是先重点攻击上海外围吴淞,后攻击市区。这样可以封锁敌军的海上退路,阻止敌人抢运上海物资。敌军为了保护其海上退路,必将调集重兵与我军决战。这种战法是硬碰硬的攻坚战,我军要付出较大的代价。但可以削弱市区守敌力量,减少巷战难度和伤亡。

最后,粟裕采取了第三种方案,这种方案综合了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优劣考虑,是比较折中的最佳方案。后来事实的发展也证明了战局是符合粟裕的预测和策划走向的,首先攻击吴淞也从市区吸引了大量敌军,已经为减少将士伤亡做出了很大帮助,这也是粟裕力争实现的目的。

因此,粟裕将军下的这道命令自然不是“混账命令”,从大局着想,是无愧于我军“战神”称号的;当然,由此倒在敌人火力之下的先烈们,并非无谓的牺牲,他们是为保全上海而做出的牺牲,我们唯有永远地缅怀他们,并致以尊崇的敬礼!

(责编: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