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毛主席生前最后一封密报,让元帅们泪流满面

让张玉凤懊悔的是,当时时间已近半个小时,超过了医生的规定。“为了不使老人家太劳累,我只好请他休息。其实那天主席精神还好,他还想讲这首赋的内涵。后来我才知道,现代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内心的感受和感情要倾吐,应让其尽情诉之,这是有利于健康的。如若不能尽兴诉之,反而影响健康。”张玉凤为没能让主席一吐为快,抒发心境和感想而遗憾。

不为钱而活

张玉凤在毛泽东身边工作6年,发现他老人家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爱钱。她说:“主席不是没钱,仅《毛泽东选集》的稿费就有上百万,存放在中央办公厅特别会计室里,必须有他的亲笔信,才能取到钱。这些存款,在他去世后,都留给了国家和人民。”

张玉凤回忆,主席经常在经济上帮助有困难的民主党派人士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但如果有谁伸手向他要钱,他就不愿再见到这个人了。他看不起爱钱的人。“主席常穿的中山装口袋里只装有两件东西,一样是香烟,还总是只装半包香烟,不装整包的。另一样是一块手帕。此外身无分文。”毛泽东不爱钱的品格对张玉凤教育很深,让她明白,人不能为钱而活。

张玉凤说,在毛泽东的晚年,人人都对他呼喊“万岁”、“万寿无疆”,但主席非常讨厌这些,他认为有些人这样喊是“屁话”,他真正关心的是他离开这个世界以后人们怎么看他。“主席曾多次对我说过,希望在他去世后每年都到他坟上去看他,对身边其他工作人员也说过同样的话。这么多年来,这些人没有辜负主席的遗愿。”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3年11月21日第16版,作者:《快乐老人报》编辑部,原题:《毛泽东机要秘书张玉凤的退休生活》

提起张玉凤,50岁以上的人都不陌生,而且对她总有种神秘感。她是毛泽东晚年的机要秘书兼生活秘书,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多年,直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

张玉凤1944年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因家庭困难只读完小学六年级。为了生活,她只身出去找工作,成为铁路客运乘务员。

1960年秋,铁道部到张玉凤所在单位去选调专列人员。年仅16岁的她幸运入选,当上中央首长专列的列车员,不久被调到毛泽东的专列上当工作人员,1970年又被调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后来毛主席的秘书徐业夫病故,经中央批准,她又兼任毛主席的机要秘书。

这个来自边陲小城的普通女孩,转瞬间一步登天。毛泽东逝世后,张玉凤离开中南海,先是被安排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工作,后来,又调到铁道部做一名普通干部。退休前,她在铁道部老干部局工作,处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