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端午节在中国古代另一层含义:还是卫生防疫节

03端午节民俗的卫生涵义

1)蕃兰沐浴

这是对端午节风俗最早文献载录的内容,故古代端午节又称为“浴兰节(《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明代谢肇淛《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广东有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者,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

沐草药浴的目的不仅在于清洁,也有一定的治病作用,譬如对某些皮肤病。民谚“洗了端午澡,一年身上好”。这是针对五月这个“恶月”所采取的积极防治措施。

2)挂艾草、菖蒲

在门口挂艾草、菖蒲,是端午节流传最广的民俗。艾和菖蒲都是中药,含有挥发性芳香油,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环境,因而衍生出“禳毒辟邪”的含义。《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是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常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灸有验。”

人们挂艾草、菖蒲,主要寄托保健祛病的愿望,如山西解州一带端午节戴艾叶称为“去疾“。陕西同官一带端午以蒲、艾插门称为“镇病”。富蒲叶片呈剑型,方士们称为“水剑”,所以又叫“蒲剑”,取其镇邪之意。

在端午还有设置其它花草以驱邪的,如《清嘉录》记载:“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桃梗、蒜头、蓬鞭等都被认为可驱鬼辟邪。在湖南、浙江等地则采葛藤挂于门上,传说葛藤是锁鬼的铁链子。也有些地方薰苍术、白芷等中草药来避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