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大宋弱爆了?300年拖垮两大帝国,蒙古也没辙

北宋的长期赤字是从宋仁宗时期出现的,由于西夏的壮大,大量的财政被用于抵御西夏。

因此在《皇祐会计录》中记载皇祐元年的收支时,才第一次提到“财赋所入,多于景德,而岁之所出,又多于所入”,但是这种情况在之后的庆历新政以及王安石变法中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因此终北宋一朝财政赤色尚未成为其根本问题。

有一种想当然的想法认为,由于宋代需要给辽,金,西夏提供岁币,使其在国内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政权的衰亡。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岁币比起两国间每年茶叶贸易利润的份额都有所不如,很难对财政形成实质上的压力。

实际上两宋以来虽然多有起义,但是几乎没有几次形成了规模,更不用说像张角,黄巢,李自成这种席卷全国的大型起义。

这是因为两宋拥有完备的赈济方式,每逢灾年宋朝就会将灾民集中赈济,其中身体健壮被编为厢军,年老体弱的就给予适当的救济,因此终宋一代几乎没有全国范围内的底层民众起义。

当然这样的另一面却是导致了大量的冗兵,南宋建立后,由于面临着金国,蒙古的轮番侵略,因此南宋每年十分之七八的财政要用于养兵对抗金国,这也导致了后期其财政入不敷出,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朝代的贫穷,这种思维使人们在脑海中创造了宋朝贫困不堪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