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实际上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公允。早在南宋时期有识之士就将当时的痼疾归结为;“民贫”“财匮”“兵弱”三大弊端。
而宋朝“积贫积弱”的观点最早见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他用“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与“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这两个子目,描述了宋代的外交以及内政。
在之后翦伯赞先生也在《中国史纲要》一书中沿用了这一观点,认为:“宋神宗以王安石为相,用以改变宋代积贫积弱的现状。”由此“积贫积弱”一词正式成为了对概括宋代的最权威说法。
直到20世纪末开始,逐渐有学者质疑这一观点。宋代积贫积弱这一观点,不论是进行纵向对比,还是进行横向比较,似乎都有失公允。
一.积贫
从经济上看,我国古代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商业以及手工业。而这三样几乎在宋代都达到了当时的顶峰。
据《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可见,到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的耕地面积已经达到了472万顷,相比于唐代玄宗年间的337万顷,总量要多出近40%,再加上宋代的国土要远小于唐代,由此可见宋代对南方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已经远超前代。
2024-11-21 10:13:52
2024-11-21 10:24:15
2024-11-20 09:45:53
2024-11-20 09:34:44
2024-11-18 13:29:04
2024-11-18 13:36:26
2024-11-15 09:42:12
2024-11-15 09:39:10
2024-11-14 10:29:55
2024-11-14 10:22:36
2024-11-13 09:26:00
2024-11-13 09: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