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难民融入当地社会铺路
1978年7月,联合国高级难民特使保罗·哈特林访问中国,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提出了援助的请求。由于中国的难民安置方法不像其他地方的难民营那样只提供暂时帮助,而是提供一个长期的难民解决办法,要让这个办法更为有效,联合国的援助显然十分重要。
随后,联合国难民署在北京设立了分支机构,开始致力于中国的难民安置,关注中国难民社区。由联合国难民署和中国政府共同主持的项目,不但为难民提供即时救助(修建房屋等),同时也为收留难民的农场提供经济援助--这些农场由于接受了许多难民而财政紧张,只有努力扩大再生产,才能更好地“消化”新来的难民。
资料图:越南难民在中国30年
资料图:越南难民在中国30年
同样是研究东南亚华侨问题的厦门大学博士张坚的研究显示,到1985年为止,联合国难民署已经援助了76个中国国营农场。根据计划,4年之内,所有的难民都将自给自足。这样,几年后越南难民在中国的安置问题就将告一段落。
“这种安置与其他国家安置难民截然不同之处在于:不仅仅是为难民提供足够的粮食、干净的水源、基本的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设施,而是从安置伊始就考虑到如何让难民融入当地社会发展中,为难民第二代、第三代的生活奠定扎实基础。”张坚说。
2024-11-22 09:56:55
2024-11-22 10:06:20
2024-11-21 10:24:15
2024-11-21 10:13:52
2024-11-20 09:45:53
2024-11-20 09:34:44
2024-11-18 13:29:04
2024-11-18 13:36:26
2024-11-15 09:42:12
2024-11-15 09:39:10
2024-11-14 10:29:55
2024-11-14 10:22:36
2024-11-13 09:26:00
2024-11-13 09: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