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古代 > 正文

揭秘:玉米和红薯为何没拯救大明王朝?

马铃薯在欧洲的境遇与占城稻、红薯和玉米在中国的遭遇相似。它在十六世纪下半叶就被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并且传播开来,但是在此后将近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欧洲对马铃薯的消费量并不是很大。

直到十八世纪初欧洲因工业革命、医学技术改善、经济进入良性发展等原因而发生人口膨胀,马铃薯才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

由此可见,在选种育种技术相对落后的古代,粮食作物的“产量高”与“口感好”这两个特征就像跷跷板的两头,很难两者兼顾。

在正常年景,农民肯定会优先选择种植口感更好而产量偏低的粮食作物,在交纳租赋及市场出售时,这类粮食也更受欢迎。高产作物的推广并非导致人口爆炸的原因,而是反过来,人口爆炸刺激了高产作物的推广。

崇祯皇帝为何不能挽救明王朝?

其实很早就在捉摸这个问题,只因题目囊括的范围太大,所以一直没写,现在也只能和喜欢历史的朋友们一起探讨。

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总产值按现在的术语来说,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以上,即便崇祯帝的时期依然如此,明王朝的灭亡给很多人不可思议的感觉。

首先,崇祯皇帝是一个聪明 强势的皇帝,很多历史上的书籍将其描述成苦干 急躁 猛撞的皇帝是不切实际的,其兄朱由校临终之前 在皇后的劝说之下立当时的信王也就是后来的崇祯当皇帝是明智的,因为当时宦官掌权,行政系统和官吏系统已经烂的不能再烂,立长君是明智的,而当时朱由检面临的形势极其恶劣,登基的第一天进宫,前皇后也就是其嫂子嘱咐他的是:勿食宫中食!登基的时候朱由检是袖子之中藏着大饼登基的!黑夜来临之时,为了消除恐惧只能招呼身边的小太监共坐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