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秘闻 > 正文

溥仪的父亲随口说出的三个字 竟预示了大清亡国

而如果个人的利益可以不完全依附于团体而得到一定的保障,人就会去权衡收益和风险了。比如,如果你卷了钱跑出去做寓公,至少下半辈子无忧,但如果你站出来镇压革命,效忠朝廷,你可能会接受审判。这时候有多少人会为了团体的利益,而甘愿个人承担风险?就像苏联解体时那么多既得利益者没人敢站出来镇压反革命,清朝那些自带干粮的遗老遗少也没有多少以身殉国誓死捍卫大清江山的。他们大概觉得那会是“革命低潮”吧,要积蓄力量以图将来。毛主席闹革命还闹了28年呢。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只是写到日记里,五毛“爱国”不殉国,只是嘴巴上喊喊。这都是有传统的。

后世讲起这段历史,很多人都会不以为然的嘲笑载沣愚蠢。但是,不要忘了,载沣也曾是摄政王,他在王位上的时候,社会上也会流传着他各种英明神武的传说,他所作的一切,也都会被解读为在下一盘大棋。在清朝覆灭前,有多少人会相信他会这么蠢?有多少人会看出他所作的举措都是在为清朝的覆灭埋下炸弹?有多少人会相信他淡定的“有兵在”会是一个笑话?

虽然载沣等一众晚清重臣力挽狂澜 但清朝最终无法逃脱覆灭的命运

待一切尘埃落定之后,站在历史的下游去讥讽前人是很容易的,那时每个人都似乎拥有了一双穿透历史的双眼可以做事后诸葛亮。在历史发生之时看到他的本质,预见到历史的潮流,才是真正的深邃。如果你仅仅因为一个人身居高位,就觉得他一定伟大光荣正确,就一定英明神武,一定深思熟虑,一定不会做蠢事,那么不妨想想载沣,想想当年,载沣也曾是摄政王。

1909年,辛亥革命将腐朽的清王朝推进了历史的焚尸炉,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最终走向了灭亡,而那句出自摄政王之口的“快完了”也成为了后来清宫影视作品中的经典台词,一直被人嘲笑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