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五十多万兵力,其中主力纵队大约仅有四十余万,其实是军区和半主力的地方游击队。国军七十多万,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绥靖区及守备部队。
说到此处,就可以指出事情的关键点:粟裕并无稳胜之把握。
怎么讲呢?
华野全军三十余万人,武器装备大致与国军相当,尤其是炮兵,装甲与空军弱于国军。但总兵力逊于徐州“剿总”。
加上中野四个多纵队,我军更无必胜把握。因为国军加上华中“剿总”部队,又多了一个十二兵团,该兵团的骨干部队是十八军,又是一个会打仗的精锐主力。
总兵力敌强我弱,这个仗就很不好打了。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们可以出奇制胜,以弱胜强嘛。
确实是。但笔者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军事规律,以弱胜强,存在一定限制条件。双方投入总兵力越少,越容易出现以弱胜强的现象。何者?兵力少,机动比较灵活,可以选择的进攻方向多,敌人侦察我军情况比较难。我可自由选择、充分制造和寻找战机。比如经典的四渡赤水。
但兵力越多,越不易以弱胜强。兵多人多装备多,后勤补给是巨大的战争要素,一句话,动得慢不好藏。蜂鸟可以随意穿行于草泽和林间,但大象能吗?你的一招一式,敌我都看得见。没有什么取巧的机会,只能以力相拼。
比较可怕的是,当华野、中野几乎使出全力时,国军尚有一支劲旅没有投入淮海战场。
2024-11-21 10:13:52
2024-11-21 10:24:15
2024-11-20 09:45:53
2024-11-20 09:34:44
2024-11-18 13:29:04
2024-11-18 13:36:26
2024-11-15 09:42:12
2024-11-15 09:39:10
2024-11-14 10:29:55
2024-11-14 10:22:36
2024-11-13 09:26:00
2024-11-13 09: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