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台湾版的黄埔十大名将,都有谁?杜聿明没上榜

跟以上几位将领不同,他们都是蒋介石的门生,毕业后便在蒋介石门下效力。黄百韬并非黄埔生,之前还在直系将领李纯和奉系将领张宗昌那里效力,投靠蒋介石的时候已经属于“三婚”。

要想获得蒋介石认可,没有别的渠道,只能在战场上舍生忘死,靠军功赢得信任。

抗战时期,黄百韬担任第三战区参谋长,是顾祝同的助手,只能说明他军事上内行,但并没有建立多少功勋。唯一的“战功”,则是他协助陈诚发动了“皖南事变”,手上沾满了新四军将士的鲜血。

解放战争中,黄百韬跟粟裕曾经四次交手。作为将门之后,黄百韬敢打敢拼,将生死置之度外。面对我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黄百韬毫不胆怯,他亲自登上坦克,冒着枪林弹雨,带领手下冒死反攻,在阵地上曾经三进三出,如入无人之境,让人想起三国名将常山赵子龙。

这一点,他比孙元良强多了。强中自有强中手,黄百韬最后还是败给了战神粟裕,拔枪自尽。客观地说,黄百韬没有指挥打赢过大型战斗,只能算一员悍将,有勇无谋,说他是名将有点勉强。

排在第六位的是胡琏,他是陕西人,毕业于黄埔四期,也是林帅同学。

跟张灵甫、黄百韬的彪悍不同,胡琏是以狡猾著称,善于用计。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善于揣摩我军的行动规律,曾经多次在被包围的情况下逃之夭夭。

伟人曾经评价说,胡琏此人“猛如虎,狡如狐”。

真正让胡琏广为人知的,是金门战役,此战成就了他的功名,也保住了国民党政权。

他与天子第一门生胡宗南一起并称"二胡",后者号称"西北王",前者号称"金门王",但在蒋军中却流行这样的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

说他是黄埔名将,恐怕也没有争议。

第七位谢晋元,来自广东的,他同样是黄埔四期生。谢晋元作战勇敢,在抗战之前建功不多,根本无法跟他的同学胡琏与张灵甫相比。

抗战爆发的时候,黄埔四期生很多都担任了师长,有的则担任军长,甚至战区司令官,而谢晋元在淞沪战役的时候,仅仅是旅级将领。担任陆军旅中校参谋主任。

正是在淞沪大战中,当时谢晋元率领一个团(800勇士)负责坚守四行仓库,引起国内国际舆论关注,声名大噪。

仅从这点来看,谢晋元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抗日名将。

第八位名将叫郝柏村,他是“名将”中最年轻的一位,出生于1919年。他上军校的时候,已经是1935年,黄埔都办到第12期了。

他没有参加过激烈战斗,也没有指挥过著名战役,没有什么战绩,他的升迁全靠江苏老乡顾祝同。直到1949年,他还是国防部参谋总长办公室随从参谋。

到台后他先后任职参谋总长,国防部长,行政院长,论职务不低,论战功谈不上,说他是名将的话,有点牵强。

因为郝柏村之后在我国台湾做到了位高权重,作者将其列入名将之列,未免有“拍马屁”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