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周总理曾数次下过一个命令,却无人执行

但是,成长其实就是一场不断远离故乡的旅途。12岁时,他跟随叔父前往东北读书,而这一走便是66年未归。

这倒并不是他不思念故乡,他甚至还曾说:“生于斯,长于斯,渐习为淮人;耳所闻,目所见,亦无非淮事”, 只是他实在太忙了。

革命未成功时,要四处奔走;新中国建立后,又要忙于政务………故乡、故居就这样成为了心底的那抹不能言说的思念。

1951年,适逢八婶来京探望他,对他聊起了家中故居,言说家中故居因为年久失修,导致濒临倒塌,当地政府知悉后选择了维修。听罢周总理却并未展颜,反倒是立刻修书一封到淮安地方,表示维修房屋花费由自己来出,以后也不必修缮故居,毕竟已经没人居住。

而在之后,八婶又一次进京,周总理再度询问其故居情况。听到八婶说当地还想要立一座牌坊纪念,他再次选择拒绝,并又一次提出让地方同志将故居处理掉。

但是,地方的同志对于总理的这个命令又怎么会执行呢?

“这不是让人戳脊梁骨的事吗?”

就这样,即便之后地方同志进京开会周总理又一次令其拆掉故居,却仍旧未能被地方同志执行。

但总要给总理一个交代的,不是吗?就这样,淮安地方做了一个折中的选择,将东院改为图书馆,西院则让群众居住,并以此回复总理。

而1959年,周总理两次从广州返回北京,飞临淮安时他还曾请求机长降低高度,以俯瞰一下故乡、故土。

后来,周总理侄媳到了北京,又谈起了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