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陈毅的建议,粟裕的思路一下子就跳出了国民党军的节奏,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局势中抽身,最终取得了莱芜战役大胜的战绩。
1948年,陈毅奉命回到中央汇报工作。深知粟裕资历不足的陈毅,对粟裕赞不绝口,将华野取得的战绩,一股脑儿推给了粟裕。陈毅的为人,毛主席很清楚,自然也明白他此举的用意。
由于当时的战局很紧张,华野面对的压力巨大,毛主席正考虑破解之法,想着让粟裕这位善于在敌占区作战的将领,率军越过长江,将蒋介石的后方闹个天翻地覆。这样一来,粟裕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成为东南野战军的司令,既能实现中央的军事战略构想,又能解决华野的问题。
但粟裕得知此消息以后,根本没有考虑自身的发展的问题,直接根据当时的情况分析,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的进言书,分析当时率军渡江与不渡江作战的利弊。最终,毛主席采纳了他的建议,让粟裕继续率军寻机歼敌,暂时搁置了渡江作战的计划。
因此,陈毅被调离华野时,粟裕表示反对,认为华野离不开陈毅。这不是一句客套话,而是粟裕的真心话,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华野不能没有陈毅,陈毅稳坐华野司令,与他的资历有关,但并不是全部,后来去中野以后仍然兼任华野司令,也是得到了粟裕认可的,因为陈毅能在关键时刻掌舵,稳住整个华野,即便是华东军区,陈毅也能镇得住,这个本事其他人还真学不来。
(责编:李雨)
2025-04-10 11:05:43
2025-04-10 11:21:26
2025-04-10 10:54:20
2025-04-10 09: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