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毛主席和任弼时争吵,炊事员说了1句话就搞定

1950年10月27日,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逝世。

毛主席与任弼时是多年的革命战友,拥有着旁人难以比拟的深厚情谊。任弼时逝世第二天,毛主席亲自主持了入殓事宜,并为任弼时扶灵柩。毛主席还亲自为任弼时题词,那一句“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代表着毛主席对任弼时的高度肯定。

毛主席与任弼时的革命情谊不容置疑,但他们在工作时,也难免会遇到意见相左的时候,偶尔发生争吵。尽管所有人心里都清楚,毛主席与任弼时争吵的初衷是为了找寻更好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碍于两人的身份,却还是没有人敢上前劝说。

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个时候恰巧在一侧的炊事班班长走了过去,仅仅说了一句话,就劝停了两人的争吵。而且,毛主席和任弼时听完炊事班班长的话,全都大笑起来。这个炊事班班长究竟是什么身份?竟然敢在这个时候开口,还凭借一句话让毛主席和任弼时的脸上挂满笑容呢?

随军突围这位炊事班的老班长,名字叫李开文。他的家乡在安徽省金寨县,这是一个革命年代走出十余万英雄儿女的红军县、将军县,被誉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黄土一抷魂”的地方。李开文在这里土生土长,普普通通,没有少年参军的励志经历,直到35岁才离开大别山。

李开文当时的情况比较特殊,他虽然长期在红军队伍之中,却并非是红军战士,而是赤卫队员。红四方面军撤离大别山时,李开文属于最后得到消息的一批人,他在黄昏时接到消息后,部队立刻就开拔了,甚至连准备时间都没有。

而且,李开文对此次部队行军的方向和意图完全不知道,只知道敌人黑压压的围了过来,他必须和红军一起突围了。

李开文自幼烧窑,别的本事没有,却练就了一双“铁脚板”。他身材矮小,身体却很结实,再加上这份不俗的脚力,很快就被红军干部发现他的优点,将他从赤卫队员中提拔出来,当了红军的担架兵,后来还当上了担架一班的班长,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当时的李开文虽然连正式的红军战士都不是,但他却已经表现出坚定的革命意志。他所在的队伍开拔以后,正好路过自家的屋子后面,同行的战士清楚这件事,劝他回家向妻子辞行。李开文却坚决不肯,就这样过家门而不入,打算直接离开了。

没想到,他8岁的大儿子李锦旭正好看到了队伍中的父亲,哭着就冲了过去,让爸爸跟他回家。尽管李锦旭说尽好话,甚至还抱着李开文的大腿不松,李开文仍然铁了心不回家,将儿子推开后随军出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