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华罗庚致信毛主席,看信后沉默不语,写下25字

1949年,远在美国的华罗庚收到了大女儿华顺的来信:“北平解放了,处处欢腾,新中国建设需要一大批爱国科学家,望归。”

兴奋不已的华罗庚对家人说:“共产党真是了不起。”他假借赴英讲学的名义,买到了五张船票,随后便毫不犹豫地拉着一家人登上了邮船,尽管此时,他已被伊利诺伊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1950年,华罗庚一家到达北京。

走出书斋:“为了祖国,为了个人”

华罗庚并非传统的精英知识分子,1930年,他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成立之理由》,一时间声名大噪,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阅毕,当即便断定:“这位先生不是优秀的留学生,就是一名大学教授。”

“我家境贫寒,父亲做点小本生意,读完了初中,再无论如何也供不起高中、大学了。”面对国内数学界的好奇探询,他面上并无羞愧之色,是的,他是自学成才。他平日里守着小店,一抓住闲暇时间,他就快速翻书演算,每天最期待的时候就是闭店,“这时候才能一心一意研究数学。”

“只是个读过初中的小店员吗?”熊庆来听到众人打探的消息不免讶异,但随即又心生敬佩之情,“这个年轻人不简单啊。”经过多方交涉后,熊庆来聘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工作。此后,华罗庚一步步从小助教到讲师、教授,不到10年,他就成为了蜚声海外的数学英才。

1946年,好友闻一多惨遭国民党杀害的消息令华罗庚心痛不已,他辞去教职,被迫前往美国避难,启程前,他泪洒沪上:“如果不是逼不得已,我绝不愿意出国。”在美国期间,他一直密切关注国内战势,当中国籍教授聚会谈笑时,深沉的华罗庚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他在圣诞节敲打同事:“我们都是因为在国内暂无用武之地才出国的,并不准备久居美国,我希望大家明白这一点,我们迟早是要回国和同胞们站在一起的。”因此,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华罗庚这儿时,他没有一丝眷念、犹疑,他满脑子都是怎么逃过美国的监视,回到北京。